“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邀请展”在美国展出

“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邀请展”在美国展出
5月6日至5月21日,由杨晓阳院长率领的中国国家画院一行15人访问美国纽约、华盛顿、新泽西州等地区,参加纽约以及新泽西等地多家机构主办的一系列艺术活动。参加美国之行的艺术家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副院长张江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纪连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艺委会主任赵建成、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创研部副主任邢少臣,以及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孔紫、吴迅、王永亮、李晓军等十五位成员。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江苏办事处主任翟优,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周通生,策展部主任王潇嵘也随团参加了活动。
在为期半月的访问中,中国国家画院一行在纽约亚洲文化中心亚洲美术馆出席了“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邀请展”;访问“美国艺术”杂志社,并与该社执行主编查德·凡先生(Richard Vine)等人进行了学术交流;访问美国新泽西威廉帕特森大学,并参加题为“中国新美术——当代艺术和艺术家”学术研讨会;此外,杨院长一行还参观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收藏机构,与当地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中国国家画院此行是应纽约州政府和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邀请,这是中国国家画院自更名以来,第一次以院名义走出国门,向西方国家展示当代中国画代表性画家的代表作品,是画院“走出去”活动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计划之一。
一、“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邀请展”在纽约亚洲美术馆开幕
5月15日,“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邀请展”在纽约亚洲美术馆开幕,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一行及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朱万金、纽约市主计长刘醇逸、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总裁蒋天龙、美国劳工部顾问王碚等近200位贵宾出席开幕式。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侨报、中国日报、美国中文电视、华尔街日报、Bloomberg News、美国艺术杂志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此次盛会。
据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朱瑞凯介绍,这是该基金会在前年邀请中国油画院18名画家来访美国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邀请来的艺术家都是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包括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多个美术领域,代表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准。朱瑞凯先生表示,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能够主办这样的活动,也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并且为能够经常主办这样的活动,协助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国文化艺术,而深感荣幸。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朱万金和纽约市主计长刘醇逸分别在开幕酒会上致辞表示,有这么多中国最有才华的艺术家来亚文中心参展,无疑将促进美国各界友人、在美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对中国艺术全面和深层次的了解。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致辞向主办方的盛情接待与安排表示感谢,他说,中国国家画院是中国国家画院已成为一个以创作、研究为中心,集展览交流、收藏陈列、教学培训、宣传出版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业齐全、设置完备的新型画院,聚集了一大批中国一流的艺术家和理论家。此次美国之行,是中国国家画院实现中国美术“走出去”目标的第一步,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杨院长认为,中国美术作为世界美术的一部分,是全人类艺术宝库的明珠。随着近些年中国的全面发展,中国文化必将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重要因素,中国美术势必会“走出去”,并引领世界美术潮流。最后,杨院长代表全体成员向亚洲文化传媒集团总裁蒋天龙赠送了题有“美国亚洲文化传媒集团”的书法作品。
二、“中国新美术——当代艺术和艺术家”研讨会
5月10日,应美国威廉派特森大学邀请,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一行来到威大校园进行了整整一天的访问和学术交流。威廉派特森大学中国艺术中心主任丛志远教授陪同杨院长一行参观了威大校园。随后,杨院长一行参观了威大艺术中心,并为中国艺术中心题字,其他11位艺术家也应邀为中心题字献上他们的祝愿和支持。
当天下午,在威大郑鸿杨蕙兰图书馆礼堂举行了题为“中国新美术——当代艺术和艺术家”研讨会。主办方和协办方威廉派特森大学执行副校长爱德华·威尔,艺术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斯蒂夫·韩和美国中国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朱瑞凯先后致辞发言。丛志远教授主持了研讨会,他就中国艺术哲学和中国艺术的传承以及现代中国艺术和中国国家画院的定位提出了研讨会的主题。
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张江舟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分别作了题为“中国艺术的五种境界”、“中国现代水墨画家的作品风格解析”、“墨乐书法”的主题演讲。
杨晓阳院长纵论中国艺术的五种境界,一曰形: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没有形作为载体,造型艺术一切都无从谈起,什么样的形即反映什么样的意。二曰神:神为形所表现的重要内容,所谓形具神生。三曰道:道为一切事物之本源。国画之道重在舍其形似,舍其表象,而求其本质求其本源。四曰教:教是求道者在探索的过程中不同体验的不同总结、不同说法、不同学说耳。五曰无:无即艺无止境,艺海无涯,无法之法,大象无形,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杨院长认为,中国艺术不是“形神论”,是“形神道教无”论。“形、神、道、教、无”五种境界是作为入道的必然之路,只有进入“道”、“教”和“无”的境界,方可指向中国艺术的终极境界“大美为真”。
张江舟副院长谈了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现状与问题,他认为自1978年至今,在短短三十年的社会进程中,中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度走向开放,从文化的封闭走向民主、自强,从艺术创作的单一走向多元,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中国画同样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荡。可以说,这三十年既是中国画创作和研究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面临问题和困难最多的时期。那么,中国画这三十年的多元探索其价值何在?未来中国画将走向何处?对这些问题以及中国画创作现状作一些较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在今天看来尤为重要。
曾来德先生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当下发展现状,并着重从书法中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的角度,谈到他有关“墨乐”的思考与构想,他发现从构成元素、表现手段和艺术审美的回收方式三个方面,“音乐”和“书法”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音乐和书法在表现过程中都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逆性。从审美的回收方式看,音乐和书法最终都要回到“内心”来实现审美上的终极转化,都要回到“心灵的感应”。
晚上,威大校长凯萨琳·华俊博士和中国艺术中心专门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一行举行了欢迎宴会。杨晓阳院长在欢迎晚宴上致辞,他表示,威大中国艺术中心为中美艺术交流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平台,作为国家画院将加大对该中心的支援和合作。
三、访问《美国艺术》杂志社和参观各大美术馆
5月8日上午,在主办机构的安排下,杨晓阳院长一行访问位于曼哈顿苏荷区的《美国艺术》杂志社,并和该社执行主编理查德·凡先生(Richard Vine)座谈交流。
理查德.凡先生介绍,创办于1913年的《美术艺术》杂志,一直致力于介绍和评价全世界最新的视觉艺术,包括中国艺术,其特约作者遍及全球主要大城市。理查德.凡本人也长期以来关注中国艺术,经常报道中国的艺术活动,并出版了《新中国新艺术》的专著。杨晓阳院长介绍了中国国家画院的情况及中国画当下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希望理查德.凡先生继续关注中国艺术,将更全面的中国艺术介绍给西方的读者。杨晓阳院长还邀请理查德.凡先生在适当的时候到中国访问中国国家画院。
在美期间,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一行还参观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现代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艺术馆和“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画家作品展”、著名的西点军校、美国国家公园等,与当地华人美术团体、美国艺术家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在其官邸,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代总领事董晓军、副总领事朱万金在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分次接待国家画院一行,与画家进行了深入而愉快的交流。
四、积极推动“中国美术海外工程”实施
作为中国美术界第一流的国家美术团队,中国国家画院“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在中国美术界发挥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美术在文化竞争中的作用。然而,诸多国际著名展览展示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大多是以西方艺术价值为标准,西方人熟悉的行为、装置、观念、影像、数码等形式的作品,而且作品精神形态消极,完全不能代表当代中国美术的主流方向,致使西方世界对当代中国美术多有误解与偏见。因此,中国国家画院发起实施“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集中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美术的丰硕成果、中国古典美术的永恒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此次国家画院组织画家赴美国办展、考察、写生、参观美术馆、体验美国文化艺术之行,是画院实施“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计划的第一步,以后画院还将与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相关艺术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中国艺术“走出去”的活动,举行中国美术全球巡回展览,集中我国古今最优秀的美术作品和当代美术最优秀的研究人才,运用多元立体的推广方式,将中国的优秀艺术文化带到世界舞台,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美术的辉煌成就,感知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树立东方大国沉雄大气、璀璨光明的国家艺术形象,更是以此引导和推动世界文化的进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华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撰稿:唐朝轶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