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66d21c97e1417f8bb30be6535bd3d7/images/e94719cc65a0486bbb9df1ad6efc92ad.jpg 创研动态
创研动态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选题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选题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来源:发布时间:2025-10-14

/wximport/uploadcnap/upload/20251016/83c82f7f9e364f4b9df9f3faeaa18230
参会专家合影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10月13日,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选题座谈会”。会议主要聚焦三项议题:“长征精神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选题视角与价值阐释”“长征线路历史现场感与艺术新境的选题发掘路径”“长征故事的叙事创新与当代写生创作的选题视角”。


座谈会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黄如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雪梅,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策理论教研室资深教授、中共党史专家邵维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夏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巡视员、科研管理部原副主任邢济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王聚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油画所所长赵培智、雕塑所所长邓柯、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中国国家画院助理研究员陈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王腾飞、周末等参加座谈会。会议由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主持。


刘万鸣发言

刘万鸣在发言中对与会专家表示感谢。他介绍,中国国家画院计划于2026年举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全国性美术展览。为筹备此次展览,中国国家画院将组织全国艺术家分赴长征路线开展写生采风。他谈到,红军长征题材此前已被反复创作并留下了大量经典美术作品,在新时代背景下,需突破传统叙事,挖掘以往未被表现或鲜为人知的普通人与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感人故事,如《长征画传》中提及的唐义贞、郭香玉等人物。刘万鸣表示,重复已有经典题材难以超越前辈,唯有通过发现新视角、新故事,才能丰富长征精神的艺术表达,引发观众全新共鸣。他提到2024年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写生活动效果良好,2025年画院即将启动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活动,将组织全国艺术家重走长征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此,他恳请党史、军史专家就“哪些新题材可画、可展”提供权威指导,帮助艺术家在采风创作前明确方向,确保作品既具历史真实性又具时代感染力。


袁学军发言

袁学军在主持中表示,2026年将迎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中国国家画院策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确保活动高质量推进,画院将组织团队重走长征路,规划红一、红二、红四、红二十五及陕甘红军5条核心写生路线,最终汇聚陕北吴起镇。此次座谈会特邀党史、军史等领域专家,围绕三大议题建言献策,优化路线与节点取舍,挖掘小人物、小事件与重大历史的关联,为创作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指导。


座谈会现场

与会专家审议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活动实施计划”,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黄如军表示“第5路”是采风写生线路,强调陕甘根据地“两点一存”的关键地位,建议纳入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填补创作空白。邵维正建议创作拓宽视野,挖掘关键事件与决策,创新叙事形式,融入“新长征”内涵与“独立自主”等精神内涵。夏蒙表示长征题材绘画需创新,建议合作创作今昔变化长卷、关注特定人物与诗词意境,强调陕甘路线重要性。陈力表示长征题材作品存在三类不平衡问题,建议补充相关内容加以改善。欧阳雪梅建议创作突出五方面的长征精神并做好平衡,通过多元题材让创作更生动。邢济萍认为画家需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创作应以权威党史为基础,挖掘微观叙事价值,并建议可反映新长征成就。王聚英建议明确展览主题定位,平衡各红军部队题材,关注关键节点,并建议可补充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等内容。


座谈会现场
陈醉建议对画家进行党史培训,强调创作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注重艺术性。于洋从组织创作角度建议三类结合,强调发挥画种优势与艺术性,建议军史专家参与创作各环节。方向分享了组织“重走长征路”写生活动的经验,并表示创作需挖掘历史、转化资料,创新语言形式,实现主题性与学术性统一。赵培智建议结合经典与新题材,突破叙事框架,挖掘人性深度与文化交融,注重艺术性,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宣传。邓柯认为长征主题雕塑需挖掘历史与时代精神,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建议挖掘诗性语言,建构时代高度。陈明表示当代创作缺乏经典作品的原因在于情感投入与艺术巧思不足,强调需将历史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以艺术品质呈现价值。陈都提出本次写生创作活动应在社会美育融合上突破,通过多元形式形成“创作—普及—再创作”的可持续闭环王腾飞认为创作者唯有实地重走长征路,才能跳脱战斗场景惯性,找到当代性表达的新切口和非典型、微观的温情瞬间,为创作注入鲜活而独特的视觉叙事。周末认为创作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艺术创作叙事视角从“旁观者叙事”转换成“参与者叙事”,从“再现历史”转换成“对话历史”。二是在艺术创作表现形式上,融入当代艺术观念,在技法上创新。并可以将长征精神投射到航天员、科研工作者等,他们行走在象征民族复兴“新长征路上”,用有历史厚度、时代温度的作品做长征精神的传播者。








文字 | 彭 越  摄影 | 吕高鹏 线雨朵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