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167b501d34e83b0d80f8734a7cab3/images/70f4b13c287f43dca513d5785db1817c.jpg 创研动态
创研动态

众家谈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选题座谈会(一) 众家谈 |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写生创作选题座谈会(一)

来源:发布时间:2025-10-15

/wximport/uploadcnap/upload/20251016/3fc2d187aa59e5a04b4da5d884003490

黄如军(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此次采风写生活动增加“第5,这并非长征路线,而是采风线路“两点一存”意义重大,它既是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部队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主力挺进抗日的出发点,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必须纳入创作视野。在甘肃榜罗镇当地小学发现的《大公报》确认陕甘红军根据地存在,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式决定红军长征落脚点落在陕北,红军高喊“到家了”,还临时请彭加伦写了一首《到陕北去的歌,当晚举行长征以来首次会餐并朗诵《七律·长征》,这些“第一次”场景从未入画,应成为写生创作的新亮点。



邵维正(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政策理论教研室资深教授、中共党史专家)长征不仅是史实,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创作需要跳出爬雪山过草地等单一印象,拓宽视野、创新叙事,把长征中如湘江战役、通道转兵、四渡赤水等关键节点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转化为视觉表达,比如以娄山关大捷为范例,将毛主席诗词意境与新时代绘画语言结合。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画展中,既回望历史又要表现“今天我们仍在长征”的奋进主题,实现形式与思想的双重突破。



夏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片人)今天的长征创作不必与前辈比技巧,而应发挥国家叙事的担当,一方面用长卷形式把四条线路与新时代脱贫攻坚、卫星基地、先进军营等时空穿越景象并置,以小见大呈现“长征永远在路上”;另一方面补足被忽略的陕甘红军、女红军、地方人物(如刘志丹、谢子长等)与鲜活细节,将历史事件、人物、建筑、诗词意境及现代巨变多维度汇入画面,实现内容、形式与情感的时代超越。



陈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表现长征的作品有很多,总的看来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中央红军多、表现其他红军少,表现领袖多、表现普通战士少,表现重大战役多、表现少数民族、女红军、国际友人抗战少,画面与史实不符的问题并存。她呼吁把红二十五军“娃娃军”、红三军团炊事员、贵州困牛山跳崖战士壮举、红二方面军向松赞林寺赠锦幛的历史事件、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拽马尾巴爬雪山的女红军、独臂将军等鲜见题材纳入创作,不要遗漏长征中的七次会师等重大事件,用真实鲜活的小人物、小场景、小切口撑起长征全貌,让新时代画作既平衡又精准地弘扬长征精神。



欧阳雪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原主任):此次主题美术创作选题视角很好。长征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作品很丰富此次规划的5条核心写生路线非常合理后续创作要突出长征精神,全面表现坚定革命理想、不怕牺牲等五大精神内核,统筹布局12个创作题材。既要展现史诗感,也要生动感人。可借平凡人映大历史,也可挖掘领袖细节,比如毛泽东让担架、周恩来分青稞、彭德怀杀坐骑同时要体现长征宣传队作用,像陈云从四川赴上海开展工作、鲁迅协助保存《可爱的中国》书稿等事迹,都能拓展创作维度。创作不能只还原历史,还需连接当下新貌比如展现老区脱贫、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等这些案例融入创作方案让作品生动。



邢济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巡视员、科研管理部原副主任):此次创作活动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也坚守了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导向。实施计划脉络清晰、考量周全,为创作提供明确思路,仍有完善空间。选题前应梳理党史文献与长征图像史料深刻感悟长征精神五大内核;另外我的相关调研经验,宝兴夹金山、四渡赤水发生地太平古镇兼具视觉张力与历史分量,董振堂、吴焕先等英烈形象可深入挖掘,毛泽东诗词意象亦能转化为创作灵感 叙事可沿用历史题材绘画的微观视角,以长征文物、残障红军、插木祭英烈等细节“以小见大”;景物需循“景以载情”传统,承载精神内涵。还可纳入脱贫攻坚等“新长征”实践,勾连历史与当代。建议优化写生路线,实地探访,拓宽创作视野。



王聚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关于展览主题定位,可从历史维度确立为“伟大历程,英雄史诗”,从精神内核层面界定为“长征精神光耀千秋”。内容构建需秉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平衡各支红军部队的艺术呈现比重。 会师节点方面,会宁、将台堡等重要会师均需纳入呈现范畴,确保历史脉络完整。同时,需精准把握长征历程中的出发点、闪光点、转折点、落脚点等核心节点通过艺术语言重点塑造。此外,还需适度呈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西路军等相关历史片段,以全面诠释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创作阶段可借鉴各地纪念馆馆藏美术作品的艺术手法与叙事逻辑,增强专业度与历史厚重感。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长征题材美术创作,若不吃透党史与军史,便难免流于表层描摹,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极具必要性。我认为创作需把握三重精神内核:其一,坚守共产主义理想,长征本身即是理想落地的实践,此为创作的核心要义;其二,褒扬艰苦卓绝环境中的坚韧不拔精神,需真切传递这份厚重的精神意涵;其三,美学表达上需凸显悲壮基调,无数年轻战士用生命铸就的壮举,理当以悲壮颂歌的范式进行创作。建议组织画家集中学习党史,以深化对这段历史的体悟——尤其年轻画家对长征缺乏切体验,需依托历史叙事唤醒创作灵感。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从三个方面谈谈创作,第一,经典题材的主干叙事和意匠初心的填补空白相结合,对经典作品通过换画种、换图式、换新视角的方式来创新,对未表现的事件、人物、细节进行深度挖掘。第二,现实精神的写实表达与精神意向的抒情烘托相结合。创作应以写实为主,根据保存下来的照片影像表现历史真实,把纪念长征90周年叙事转化为新时代的情感。第三,史诗感的宏阔崇高与个体情感的诗意细腻相结合。展览不必大而全,创作需要大尺幅叙事,更需要中小幅见真情,悲怆与优美共生。建议画家名单确定后,邀请军史专家开展讲座,把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可视脚本,形成画家与学者共享知识产权的集体创作。



文字 | 彭 越 齐丽梅  摄影 | 吕高鹏 线雨朵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