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兰考县——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写生采风项目纪实
高铁飞驰。畅行在无垠的豫东平原上。怀着文化扶贫、艺术扶贫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使命,我们将抵达目的地——河南兰考。
河南省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豫东平原,西邻开封,东连商丘,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河南省改革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县。
2019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的第5个年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在此之际,为深入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精神、展现新时代党和人民脱贫攻坚事业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和伟大事迹,中国国家画院于2019年8月启动《扶贫颂》采风写生创作项目,切实将文化扶贫、艺术扶贫融入到了记录、讴歌全社会的脱贫攻坚事业中。
走出现代便捷的“兰考南”高铁站,开阔的站前广场及错落的建筑,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县。县文联接站的小田仿佛看出了我们的惊讶说,“兰考几乎每天都在变化,这两天我们慢慢了解。”在文联餐厅就餐时,恰逢带队到兰考写生的河南省美术馆化建国馆长一行,由于彼此比较熟悉,决定并队同行。简单午餐后,我们直接开启兰考写生之行。
焦裕禄纪念馆
焦裕禄纪念馆位于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西侧,呈中轴线的坐落布局,深红庄重的建筑令人肃然起敬。随着讲解员饱含真情的声音,我们进入了属于兰考的时空隧道。
兰考毗邻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给兰考带来的并非肥沃的土地,而是困扰其几十年的风沙、盐碱和内涝,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兰考三害”。从1960年起,兰考连续几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毁灭性打击。据老人们回忆,盐碱、内涝、风沙的肆虐,使得很多田地经常颗粒无收,村里人迫于生计只好逃荒要饭,兰考火车站挤满了逃荒的人群。
57年前的1962年,是这里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全县36万人中有10万人外出逃荒。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县委书记。他把群众当亲人,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他患有肝病,却经常忍着疼痛带领大家一起去查风口,探流沙。一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兰考120多个村庄。为治理风沙,他带领群众把沙子底下的淤泥翻出来盖在沙丘上,然后再种上树,防风固沙。就这样,兰考人民用铁锹翻出了三十多万亩土地,也栽上了大片的泡桐林。我们看到的那棵树,就是焦书记当年在大风口亲手栽下的。由于劳累,他的肝病不断恶化。那时候他坐的也是这样一把藤椅,每当疼痛难忍的时候,他就拿出茶杯盖子顶住肝部,他说这是采取的压迫止疼法,时间久了,藤椅上就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由于长期带病工作,焦裕禄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那一年他只有42岁。临终前,他提出:“请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在他迁葬那天,全县有10万人哭着为他送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说,他在中学的课堂上听到焦裕禄的事迹,就感动得泣不成声。他曾为焦裕禄写过一首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等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敬仰之情。2009年,他专程赶到兰考,看望焦裕禄的家人。2014年,他又把自己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选在兰考,可以看出总书记对兰考的关心之深切。此后不久,兰考便成为河南省直管县试点,并开启了脱贫攻坚的历程。
1962年,焦裕禄首次提出:“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的“兰考之问”。2009年至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5年内3次到兰考视察指导,时刻都把兰考记挂在心头。2014年5月,在习总书记一次参加的兰考县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兰考县委领导又发出新时代的“兰考之问”:“守着焦裕禄精神50年了,为什么兰考贫穷落后仍没有根本改观?”如何回答新时代的兰考之问,成为摆在兰考当前县委领导班子面前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焦裕禄精神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概括总结之后才有了最终的定论,那就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总书记又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亲手栽了一棵泡桐树,并填写了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撰写了《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一书,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本专题著作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领导人关于县域治理和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第一本专题著作集,也是焦裕禄干部学院的教材。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指出:“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5年来,兰考县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以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县”为统领,以增强干部内生动力为关键,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探路子作示范,向党中央和兰考人民作出“3年脱贫、7年小康”的庄严承诺,全县干群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向贫困宣战,向富强冲锋。经过几年的拼搏努力,2017年3月,兰考成为中国首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一件件饱经风霜的物品,一祯祯感人至深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真切的故事,再现了焦裕禄当年访贫问苦、心系群众的工作场景,回顾了焦裕禄为人民利益而忘我奋斗、鞠躬尽瘁干革命、两袖清风为人民的一生,勾勒出焦裕禄同志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的光辉形象。在每一处参观点,大家或屏息静观,或认真聆听,或低头沉思,或眼含热泪,深切感怀焦裕禄同志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胡秋萍老师在参观中有感而发,一首七绝《谒焦裕禄纪念馆》跃然纸上:此生不负为民生、披肝沥胆自风清;十里焦桐花溅泪、一方水土感君情。
乡贤典范——代庄
离开焦裕禄纪念馆,我们驱车前往采风写生第二站,有“乡贤典范”之称的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一路上,本来很熟悉的艺术家们几乎无人说话,或许大家还沉浸在焦裕禄纪念馆那荡涤心灵的精神洗礼中。随行车穿越过郁郁葱葱的乡间廊道驶进代庄。
据文联周运锋主席介绍,5年前的代庄村,基层组织不健全、乡亲们思想涣散,群众生活水平落后。兰考县委统战部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以乡情为纽带,完善乡贤数据库,通过表彰“最美乡贤”“乡贤典范”,颂传古贤、挖掘新贤、培育今贤,开展“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乡贤助力兰考出彩活动,充分发挥新乡贤在招商引资、光彩事业、建言献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使代庄村后来居上,变涣散村为模范村。
代庄村新乡贤的杰出代表,在外经商的代玉建响应号召,归乡反哺,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他带领乡亲们修水泥路、建蔬菜大棚、架设高压电线、办合作社,为群众开辟一条条通向致富的康庄大道。2018年以来,在以乡贤为代表开展的捐钱、捐物、捐劳动力“三捐”活动中,新乡贤共捐赠777.21万元。
步行在代庄干净整洁的街巷,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这时走在队前的李晓柱老师向大家招手示意,原来是被路旁农家院子里一垛垛金灿灿的玉米所吸引。经老乡同意,大家涌进门坐在玉米堆里热闹地聊了起来。当问到为什么街道如此整洁干净时,老乡们开心地回答:“讲卫生、还能挣钱!”向导周主席为我们揭开了秘密。原来根据村里有规定,如果村民把家里、院落、街道卫生打扫的符合村里卫生标准,可以获得印有“我劳动我快乐”的人居环境积分奖励券,拿积分券能去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东西。这种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美德公益超市自助式帮扶做法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社会扶贫工作品牌。近年来,代庄村正一步步成为兰考县的“乡贤模范村”与“乡贤扶贫示范村”。
乐器村——徐场
当年焦裕禄为防治风沙,总结出"扎针贴膏药"的治理方式,在兰考县广泛栽植泡桐树。1963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那棵泡桐树,如今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兰考人民为了缅怀焦裕禄,亲切地将这棵树称为"焦桐"。现在,“焦桐”已然成为了“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兰考县固阳镇徐场村是有名的乐器村,以生产古筝、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而闻名,而用于制作乐器的原材料正是泡桐树。写生团一行在县文联的带领下驱车前往有号称“乐器村”的徐场村,切身感受扶贫攻坚带来的新变化。
一进村,首先看到进村广场上的“宫、商、角、徵、羽”的五音砖雕,天然古朴、落落大方。街道亦布局规整、坐落有序。文联周主席介绍:“脱贫攻坚,产业引领是关键。兰考县优先在徐场村开展普惠金融信用贷款,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目前电商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占销售总量的33%。据了解,徐场村共有家庭105户,其中82户从事乐器生产。全村以户为单位,建立家庭作坊,每年销售民族乐器10万多台/把,年产值达到1.2亿万元。徐场村利用兰考丰富的桐木资源,通过产业分红、就业带贫、创业脱贫,强化金融、电商支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带贫之路。
梦里张庄
张庄村毗临黄河最后一道弯,位于距兰考县城北约10公里的东坝头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庄是出了名的大风口,天天黄沙弥漫,遮天蔽日。但这个地方,也是当年焦裕禄同志防风固沙首次成功试验的地方,曾是国家级贫困村之一,是兰考县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2014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考察,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足于实际,张庄村结合焦裕禄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轮驱动”的旅游发展思路,相继建成了四面红旗馆、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梦里张庄、桐花书馆、黄河湾书画院、年代记忆民俗馆、黄河滩区等多元化旅游景点。围绕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打造“梦里张庄”,建成集吃住一体的花园式农家乐。通过一系列扶贫产业的顺利实施,直接和间接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和脱贫,确保了贫困户户户有项目、户户有增收。
据统计,张庄仅2018年就接待外地客人15万人次,人均收入从2014年3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1万元,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2017年3月,兰考县率先脱贫“摘帽”,张庄村也脱了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207户754人缩减到12户22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8%。如今张庄乡村的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获得了“兰考明珠,梦里张庄”的美誉,张庄村村民也通过乡村游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脱贫当年,张庄村把村里的主干道取名为“幸福路”。
写生采风组走在“幸福路”上,驻足观看村里的“书店”、听取解说员讲解的“张庄老字号”。李晓柱老师选定在一处小院的大树下写生创作,一边皴擦点染,一边和老乡们聊天,引得游客们纷纷围过来观看。突然屋内传来一阵喝彩声,原来胡秋萍老师在题写“乡贤典范”及“黄河湾书画院”等匾额,甚至在场的摄影师也纷纷得到了艺术家们的“墨宝”。
说起张庄,村民感慨,一切现实简直跟做梦一样;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将数户闲置破烂不堪的房子,打造成这样一个环境优美,宣游宜居的风情小院,所以大家把这个小院称为“梦里张庄”。习近平总书记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张庄群众有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在豫东大地上一个个张庄村式的故事正上演,中国精神的力量也必然感召着亿万人民唱响新时代梦想的凯歌。
2019年7月12日,文旅部网站公示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张庄村榜上有名,是河南省10个上榜乡村之一,也是开封市唯一上榜乡村。
告别张庄,来到了此次写生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黄河湾风景区,大家先后认真参观了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亭,以及习近平主席视察黄河处。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考察黄河途中,专门来到当年铜瓦厢(今毛泽东视察黄河纪念亭附近)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察看,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时,专程来到黄河最后一道湾——东坝头乡的黄河岸边,实地向地方干部询问黄河防汛情况。斗转星移,如今这里俨然成为兰考美丽的后花园,时刻见证着兰考人民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夜幕降临,两天紧凑的写生采风告一段落,大家收获满满,充实而又快乐。河南词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黄飞鹏此行即兴赋诗两首,其一:“曾经盐碱满双瞳,孰信方今近大同。十里厢村朝旭里,七弦竟拨《醉春风》”—访兰考乐器村有感;其二:“苇渚柳荫抛线长,倏然不为脱贫忙。纷纭盛世无饥馁,且趁秋高钓夕阳”—兰考凤鸣湖公园与渔者话。代庄、张庄和徐场村只是兰考人民奋力前行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国人民攻坚脱贫路上的真实缩影。兰考人民敬仰焦裕禄,将焦裕禄精神落实到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中。十年来的事实再次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的兰考人民用自身实践对此做出了生动诠释。
返京途中,兰考采风写生的一幕幕动人场景及那句“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口号竟然在脑海里愈发清晰。
(文中部分资料及数字来自兰考县人民政府网及焦裕禄纪念馆讲解录音整理)
胡秋萍写生作品欣赏
李晓柱写生作品欣赏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