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4744f09d4e44218a4c16b470ade087/images/b5a43fd05c8d451fafb028b6664a9cee.jpg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荷园讲堂|陈琦:传薪树人 荷园讲堂|陈琦:传薪树人

来源:中国美术报发布时间:2022-09-06

名师简介

陈琦,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是版画发明国,目前存世最早的版画是藏于大英图书馆的公元9世纪刊印的《金刚经》扉页插图。宋以降,经济繁荣,官刻、寺刻、私刻兴起,带有插图的雕版印刷书籍从宗教领域逐渐拓展到各个社会生活领域,儒家经典、博物、考古、地图、科技书籍、戏曲唱本、小说、书画谱、笺谱、木版年画以及各类实用印刷品等。至明万历时,插图本书籍雕印刊行鼎盛,几乎达到“无书不图,无图不精”境况。

中国传统水印版画杰出代表是17世纪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以及大量的古籍善本插图和具有不同地域审美特征的民间木版年画。这些以中国绘画图式以及审美观念为标准,以纸本水性颜料为媒材,以雕版镌刻为主要印

制技术的水印版画形成了一个历史悠久、技术完备、成果辉煌的视觉图像生产与传播系统,曾对东亚区域木版画以及18世纪日本浮世绘木版画产生深远影响。在世界版画图谱上形成了以铜版、石版、油印木刻为主的西方版画语言样式和以中国木版水印为代表的东方版画语言样式两大板块。从某种角度上说,水印木刻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版种,而是中国艺术精神物化的外显。

尽管19世纪西方照相制版印刷术传入中国,并在短短几十年便将传统雕版印刷淘汰出局,使传统水印版画技艺由绚烂趋于静绝。所幸的是,上世纪30年代鲁迅和郑振铎复刻刊印了《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在传统饾版彩色套印技艺上完成了“民族精神之寄托,唯在文化艺术之发扬。历劫不磨,文事精进,乃可卜民族前途之伟大光荣”的重要文化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版画创作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进入专业美术院校专业教学系统,而且版画作品也由单纯的黑白木刻发展为版种齐全、风格多样的绘画形式。

现代水印木刻正是在那个时期由老一辈版画艺术家在版画民族化的文艺思想指导下,在学习传统木版水印基础上,融合西方套色木刻和日本水印木刻技术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形质的现代版画形式。经过近70年的发展和数代版画家们的共同努力,现代水印木刻已成为中国版画的标识性代表,不仅体现在水印木刻的工具、媒材的独特性,更体现在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基因与深厚底蕴。在国际版画界中展现中国版画的艺术形象,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水印木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琦 不确定的真实 水印版画 180cm×180cm 2017年

《忐忑》 147cm×86.5cm 水印木刻 2018年

在当下国际版画语境中,中国能贡献什么样的版画艺术?提供什么样的视觉文化形象?表达什么样的哲学观念?不仅取决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还必须在水印木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上提供令人信服的艺术作品和理论研究成果。

水印版画艺术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创作者和研究者,目前国内还有许多专业艺术院校版画系没有开设水印版画课程,其主要原因是师资缺乏。改革开放以来,学院版画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与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艺术院校版画工作室的硬件条件与三版技术普遍达到国际水平。与此相比,水印版画教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固然与水印版画师资少、理论基础薄、技术难度大有关,最主要原因还是将其当作一个版种或技法看待,而没有从其文化属性与历史传承的高度上给予充分认识。

令人欣喜的是,水印木刻人才培养理念与计划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国家画院的大力支持,我曾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主持过两次国家艺术基金水印版画人才培养项目,在教学中,青年艺术家学习水印版画的热情与忘我的投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坚信水印版画会有灿烂的未来。

陈琦 美杜莎 水印版画 200cm×600cm 2019年

在水印版画人才培养理念上,我们意识到必须在传承古代水印木刻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当代水印木刻艺术样式。任何艺术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优秀文化传统只有注入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大众化趋势日益显著,人们的审美心理和视觉需求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需要新的视觉图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来满足情感的慰籍与精神召唤,未来的水印版画艺术创作要顺应这样的时代需求。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