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ccabf36e994e4a9254a99ad38ce439/images/7238175e649e49a5be662dd1bd6131a6.jpg 教学动态
教学动态

荷园讲堂 | 石峰: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荷园讲堂 | 石峰: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来源:中国美术报发布时间:2024-03-18

石峰,1969年生,山东人。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石峰山水画工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

石峰 富春山色画屏中 纸本重彩 65cm×245cm 2020年

石峰 富春山色画屏中 纸本重彩 65cm×245cm 2020年


关于传承、写生与创作

中国画山水的学习方式,不外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师古之法,在于多研读历代传世经典之作,知悉中国山水画发展之源流,明了法度精神之传承,才能活水源头浇灌出作品的时代之风尚。五代荆浩曾提出师造化的要义,他在《笔法记》中提出,“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也就是说,无论写生还是创作,要用心揣度、感悟物象之形态特质,以得到对象真正的精神,即所谓“真”。当然,师古人与师造化,最终要统一在师心源之下,才能创作出真正既有传统笔墨、又有时代内涵的经典作品。


关于笔墨之修炼

评判一幅山水画的标准主要在三个方面:笔墨、形式和内容。对于笔墨之道,黄宾虹先生曾谈到“用笔一涉图绘,则有关乎全局,不可不慎”,笔乃提纲挈领之总枢纽,遍于全画,以通呼吸,一若血脉之贯注全身。由此可见,笔墨对于中国画之重要性。

笔墨对于中国而言,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在一幅画中,从外在形态到内在精神气质,都是通过笔墨来表现的,具备了笔墨的丰富表现力,方能以意取象,笔笔生发,形态才会富有变化,气韵自然生动有致。

山水画创作,不论是创作现实题材,还是古人诗意等方面的创作,内容都要与形式、笔墨表现相契合。主题要突出,其要求虽然不必像人物画那样清晰,但所营造出来的这种感觉、这种意象和韵致,一定要耐于品味。

中国画的创作强调意在笔先,这个构思推敲的过程极其重要,无论怎么样绞尽脑汁、费尽心力,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必须要放松。因为作品所传达的是你的心象意绪。山水以形媚道,质有而趣灵,传递的是精神的“畅怀”。黄宾虹有一句话说得十分精彩:“意存笔先,笔外意内,画尽意在,像尽神全,是则非独有笔时须见生命,无笔时亦须有神机内蕴,余意不尽。以有限示无限,至关重要。”


关于整体之经营

经营对一幅山水画来说特别重要,势要聚、气要顺,做到水有源头、峰有呼应,作品自有堂正气格之象。一幅经典作品,需要的是惨淡经营,是法度和精神的高度契合。

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每个局部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的生发是根据整体的需要来处理的。在画局部的时候,要考虑到它和另外一个局部的关系、和整个画面的关系,它们之间应该是起、承、转、合的关系。比如说画树,近景树、中景树、远景树,形态尽量统一,不要过分追求每棵树的变化,要在整体中求变化,否则,容易碎和乱。近景树木要注意枝、干的穿插,而中景和远景则要相对单纯些,要强调笔墨法的统一性。

元素之间要协调。这一组树,你不但要考虑到和其他组树的呼应关系,也要想到它和所处山(石)、房舍、云水等的关系。这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把一棵树当成一丛树画、把一丛树当一棵树来处理会很有意思。


关于画面之虚实节奏

关于画中的虚实关系,虚白处的作用非常重要,虚是实的延续,虚白处在画中的位置和形态要精心设计,要美,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幅画中的虚白处理好了,画也就精彩了。画面平,就是说在一幅画中用力平均了。怎么办?虚处不足实处力找,要把画中的某些部分画得更深入,画得再浑然些,自然画面就会有跳跃感,就会产生节奏变化了。

在山水画中,不管是高远法、深远法和平远法,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的,是移动的散点透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笔墨表现。


关于整体之布局

好的创意和精妙的形式感对一幅画很重要。如果构图平庸无奇,就是笔墨再好,也算不上是好作品。前人作画,强调打腹稿,所谓意在笔先,写胸中丘壑,这是我们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能让笔墨更大限度地生发。

山水画在构图取势上千变万化,不同的画家对势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手法。比如,李可染强调自然取势,他认为在构图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自然”,要在自然中求变化,先求“平正”再求“险绝”,所以他的作品在浑厚平正中,强调通过笔墨的关系,结构形态和虚实变化,使画面富有丰富的节奏,在块面中、在单纯中求沉雄壮健和崇高感,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种纪念碑式的力量,与宋人李成、范宽雄浑厚重的自然主义一脉相承。

有的画家喜欢在布局上以险绝造“势”,这类代表性大家当属潘天寿和陆俨少两位先生。其章法和笔法均以势取胜,气格壮健,扑人眉宇,使人为之一振。但这种险中取势之法,收拾起来较有难度,必须有过硬的笔墨表现力和丰富的应变能力,以及生活上的丰富积累等。如陆俨少先生作画,无论大幅还是小品,皆以一支笔从局部画起,随机生发,烟云满纸。试想胸中如没有万千丘壑,没有丰富深厚的笔墨素养,又如何能为之呢?


关于画面的组织关系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谈道,“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什么意思?就是说画山水要重视构图,要苦心经营,方能画为大幅而不空泛,画为小幅亦能丘壑井然、气象万千。郭熙第一次在画理上,将山水画的构图规范与审美标准,以“有体”的概念表述出来,这是对山水精神、技法以及审美上的一次高度概括。

在“有体”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高远、深远和平远”这三远法构图。三种空间结构、三种逻辑关系,将山水画内在逻辑关系梳理成可视、可感的空间关系,其强调以“虚静”之心与林泉相融,“澄怀以味其象”。

山水精神与笔墨精神是紧密相连的,好的笔墨既要有传承的源流,又要有时代的风尚;既要体现时代的主流审美,又要有个人独特的内蕴特色;山水精神是中国山水画中的“本体”核心表达,笔墨就是山水画“本体”语言,是连接中国山水画“本体”与“有体”的核心载体。


编辑|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