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潘鲁生:呈现出不同文明交融的新高度——“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潘鲁生:呈现出不同文明交融的新高度——“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现场访谈

来源:中国美术报发布时间:2018-12-28

【编者按】11月21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国内作品验收评审在北京圆满完成。这一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美术创作工程,以跨越时空的258个选题,构成了一部视觉艺术的史诗。作品质量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线,更是衡量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报记者通过对参加验收评审的近50位专家现场采访,与读者分享评委们眼中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及验收评审作品。

潘鲁生

中国文联副主席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艺委会委员

主题性创作是美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种类,这个历经五年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既响应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又符合了我们国家的文化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既促进了我们的经济建设,也有重大的文化意义。那么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能做什么?马上就要收官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中的作品,其实是回顾丝路历史文明的一次集体呈现。

潘鲁生、纪连彬、郭线庐、黎明等在验收评审现场

潘鲁生、纪连彬、郭线庐、黎明等在验收评审现场

这样一个国际交流合作的美术工程,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对丝绸之路历史的回顾,是我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建设成果的全面呈现。无论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公共艺术,还是其他艺术样式的作品,都在丝路文明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对“一带一路”主题做了很好的展示。二是多样的艺术风格体现出艺术家的创新精神、美术创作的新气象。“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艺术家们确实是深入到了最基层,无论是对历史的研究,还是实地写生,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捕捉与提升,实现了全方位的呈现。非常期待通过最终的展览,让丝路文明拥有更全面的图像历史记录。

怎么来记录这一段文明历史呢?怎样和我们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史相融合?更多的是要关注我们当下,关注我们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现实题材。最终要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一种对话,实现中华文明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沟通。在美术创作与国际交流这两个方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在收官阶段,呈现出了新的成长,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国外交思想的一种呈现。

此外,我一直关注一个现象,在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的造物创造,如丝绸和陶瓷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既是科技文明的一种对外传播,也是手工文明的对外传播。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包括汉字、丝绸工艺、陶瓷工艺,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能把这些不同历史节点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和文明交流串联起来,呈现出不同文明交融的新高度,是难能可贵的。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