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b62449aa4f841d6a38d36048f80e21a/images/95be8446efd8466797137dbf92f684fe.jpg 要闻
要闻

赵培智作品展在京举办,“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研究展”首展启幕 赵培智作品展在京举办,“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研究展”首展启幕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发布时间:2020-11-06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现场观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现场观展

11月4日,“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研究展:抑制的感性·赵培智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研究展”的首个艺术家个展,展览展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近几年的人物画作品130余幅,体现出艺术家在该题材创作上的不懈探索和自我突破。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纪连彬,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花鸟画所所长乔宜男,版画所所长杨越,雕塑所负责人王艺,理论研究所所长李虹霖,《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董雷、信息中心主任张楠,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荣誉主席贾方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范晓楠,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校长胡西丹,《中国美术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张苑,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高天民、陈明,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国家画院艺术家林容生、刘健、梁占岩、刘立宇、宛少军、邱琳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丁一林、李延洲、文国璋,青年艺术批评家杜曦云、段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画家李传真、韩洪伟,北京画院画家马琳,海军文艺创作室画家秦文清,中国油画院特聘画家黄胜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宋仁伟、广州画院专职画家段远文等众艺术家和理论家参观了展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参观展览后评价道:“近年来,中国美术在新的语境和格局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各种文化碰撞下,艺术家的探索折射出了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思考,赵培智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培智坚持深入生活,用绘画形式表现他对塔吉克民族的深度体验和感受,甚至他把自己作为这个民族中的一份子一样融汇进去,才能做到如此深刻。绘画是很容易喜新厌旧的,因为新的人物形象、新的地区生活、新的自然风景总是能够挑起更多的兴奋点,但是,培智这么多年就是在这个地区、在这个县不断的走进去。这种感情因为他画的越多而越发浓郁。另外一方面,他也试图从一个民族的肖像中表达这个群体的命运,这是有价值的。他不是画自己所熟知的人和事,而是在熟知的体验中去寻找对精神的描绘、对人类命运的描绘,也包括对自己油画语言的建树。”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画院的学术建设,创作出代表这个时代水平的精品力作,是中国国家画院的责任和使命。‘会当凌绝顶’主题系列学术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引导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同时为展示我院艺术家及美术界杰出艺术家已经取得的突出成就、探索新时代美术创作规律、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而特别策划的。此前已经举办了刘勃舒、李宝林、邓林、詹庚西、王迎春、谢志高、李延声、裘缉木、龚文桢、龙瑞等10位资深艺术家的学术联展,展现了我院老一辈艺术家勇攀高峰的学术精神和薪火传承的优良传统。艺术规律的探索需要对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研究,赵培智作为“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研究展”首位推出的中青年艺术家代表,是由我院艺委会严格遴选而出的。无论是从艺术成果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还是从作品内容和形式所呈现出来的时代价值来说,赵培智无疑都是当代中青年油画家的典型代表。其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油画作品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对现实题材的关注力和把控力,同时鲜活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传承,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在展厅参观展览时表示,“赵培智的艺术创作这些年很受关注,成就非常大,不仅在全国美展屡屡获奖,同时他的绘画风格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个性化的语言方式。赵培智长期以新疆本地的民风民俗为创作题材。他的作品人物形象造型简括,而且做了适度的变形,这种变形不仅是为了一种趣味性,也很好地反映了他对新疆民族人物特征的基本的态度,其造型非常简阔,绘画中透出一种纯净感,充满着鲜活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这一点也是我们文艺创作的一个大方向,要从人民中来,为人民服务,这一点在他的画中体现得很充分。”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在展览现场介绍,中国国家画院作为专业创作单位,每一个画家个体从“高原”向“高峰”行进的途中,都应该把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实践的成果带有总结性地、系统地推出来,这也是画院学术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纪连彬说,“赵培智在当代中国油画界是非常富有个人风格和个人语言的,他立足于自己熟悉的新疆少数民族人物题材表现现实生活,并在语言上借鉴了西方某些艺术家的优长,尤其在艺术风格的演变上,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他对人物的高度概括,在当下中国画坛是不多见的,在整个中国油画民族风格的探索上非常有代表性。”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开幕当天,还举行了展览同名研讨会,范迪安、贾方舟、王端廷、汪民安、夏可君、李虹霖、高天民、王平、陈明、张苑、宛少军、丁一林、杜曦云、段君、李传真、段远文等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就赵培智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展览策展人范晓楠主持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研讨会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研讨会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文艺评论具体到美术的评论,在今天对于整个美术生态结构的营造,乃至整个社会理解中国艺术家的探索、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他谈道,“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先生曾用‘君子豹变’形容赵培智的艺术有一种突发性或升华性的变化,促成这样变化的是很强大的学术积累的能量。赵培智在油画上探索的特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案例,此次展览的新作虽然延续了赵培智以往的艺术题材和语言特色,但又有许多值得读解的新内容。其变化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新疆塔吉克民族地区是赵培智前后20多年的艺术基地,他始终坚持在熟知中寻找对体验的描绘、人类命运的描绘,试图构筑一个民族肖像。其次,赵培智这批新作不再过分描绘真实的细节,而是试图通过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画面处理来构筑一个图像世界。这批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荣誉主席贾方舟认为,“赵培智的绘画风格是非常独特的,可以说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像他这样处理人物造型的画家是非常少见的。他的独特性就在于他对人物形象的个人化处理,既大刀阔斧,又圆润、简约、内敛,具有非常强的整体感。他的作品是写实性的,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画面中没有细枝末节和相对琐碎的内容表达,都是大块面的处理,但他想要刻画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状态,却依然能够非常强烈地传递出来,这一点是他建立自己风格的基础。他画面中的色彩表达,同造型的处理是相似的,一点都不驳杂,非常整体、非常强烈。我想这都体现了赵培智对于‘个人化造型’的不同理解和深度,这是艺术家所独有的视角和对‘形’的独特处理。”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表示,“赵培智的创作,在抒情造型和在主观表达、客观真实之间达到了高度的平衡。他的民族作品是他整个创作的点睛之笔,不管是单个肖像还是群像,描绘的都是一种‘无处安放的灵魂’的形象。”

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谈到赵培智作品中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赵培智的作品一方面从笔触和色彩来说是毛糙的,有一点运动感,另一方面,从结构上来说,所有的衣服都像雕塑一样,运动跟静止、结构和色彩会产生互动关系和辩证关系,因此整个画不夸张,结构感非常好。”

在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李虹霖看来,赵培智一直可以说是公认的不断进步的,这与他不断思考鞭策自己密切相关。他说:“通过本次个展的这批作品能看到他的变化,他画出了一种心境的沟通,人物造型越画越简单,脸上的表情很概括,衣服的线条很考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可君认为,“赵培智的绘画语言是可以第一眼就让人记住的。他发明了一种内在的倾听,他画作中体积的比例、色彩的和谐、表情的木讷都融入到里面去,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永恒感,把时间凝固在那里,我觉得这是当代绘画在一个影像的泡沫时代所具有的价值。”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范晓楠认为:“在赵培智进入不惑的年龄阶段,画面中呈现平面化和对线条的斟酌提炼的趋向,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自然融入,从内而外的显现,这正是中国艺术家在吸取西方艺术的过程当中,逐渐本土化,把中国的文化和精神渗透进作品中,来表现中国人的特征,呈现时代整体面貌的表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丁一林认为此次展览是赵培智艺术语言探索和内在精神的一种体现。他说:“多年前赵培智的作品在全国美展获金奖,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他对新疆生活的熟悉与热爱,是他创作探索的源泉。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是将生活作为触发艺术灵感、表达内在精神世界的桥梁,通过形象创造传导他对生活的感悟。最近这几年,赵培智的创作更加简约、酣畅,作品开始逐渐脱离生活的生动,向着承载内心诉求的符号化方向发展,我觉得这种探索本身反映出他对于未知领域的永不满足的不断追问,难能可贵!他虚心向一切优秀艺术学习、永不满足的探索,似乎让我们领悟到:个人风格,并非是有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在不断探索、千锤百炼的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青年理论家杜曦云认为,赵培智的艺术是在现代主义艺术方向上的努力探索。“他吸取现代主义艺术以来的成果,变形、空间、形体、机理,通过这些创作方法追求一种绘画本身的趣味。”

青年理论家段君则表示,“赵培智的作品摆脱了艺术形态化的主题创作,或者对于具体场景的描绘,回到对人真实状态的揭示。他把所谓的形式语言融入到对象语言里面,使其成为对象或者是内容的一部分,这个是他比较有贡献的地方。”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作为“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研究展”的首展,本次展览反映了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承前继后、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的品质。作为首展画家,赵培智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充满了动力。他认为,中国国家画院这个系列展览的开始,对于中青年画家的培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借助这样一个展览的机会,可以全方位提高自己。谈到近年来的创作思考,赵培智说:“近两年的创作中,一方面我比较注重对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和探索。另一方面,我更看重艺术对于人性的表达。我觉得对人性的表达是所有人物画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也正是我长期以来的课题。怎么来表达人性的闪光点呢?怎么通过图像来展示关于人性的思考是一个永久的命题。”而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艺术精神,在赵培智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他认为,“油画创作的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任何一个外来的文化形态进入到本土之后,都会不可逆地产生一个本土化的进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艺术逐渐呈现出一种越来越趋同的趋势,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艺术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是张扬个性的,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这才是艺术的健康生态。中国油画只有经历了本土化才能形成真正拥有中国面貌的油画,它才有生命力,它才会在世界艺术之林站得住脚。”

据了解,“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研究展”是一次长期实施的计划。中国国家画院将通过艺委会的严格遴选,以个展或联展的形式继续呈现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的创研面貌,发掘中青年艺术家的潜力。以高平台和学术性的展示机会,推动艺术家不断探索,并期待借由“会当凌绝顶”的豪迈气势,实现美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的突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

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

沉默的人之六 110cm×100cm 2019年

沉默的人之六 110cm×100cm 2019年

春之声(局部) 210cm×300cm 2020年

春之声(局部) 210cm×300cm 2020年

光脚的人 210cm×90cm 2020年

光脚的人 210cm×90cm 2020年

黑衣男子 60cm×80cm 2019年

黑衣男子 60cm×80cm 2019年

老友记 80cm×80cm 2020年

老友记 80cm×80cm 2020年

秘境之马 160cm×300cm 2020年

秘境之马 160cm×300cm 2020年

面孔2020-4 30cm×30cm 2020年

面孔2020-4 30cm×30cm 2020年

面孔2020-7 30cm×30cm 2020年

面孔2020-7 30cm×30cm 2020年

面孔2020-12 30cm×30cm 2020年

面孔2020-12 30cm×30cm 2020年

面孔2020-14 30cm×30cm 2020年

面孔2020-14 30cm×30cm 2020年

胖女人 80cm×80cm 2020年

胖女人 80cm×80cm 2020年

徒 160cm×300cm 2020年

徒 160cm×300cm 2020年

文:贺玮、张婷婷、刘晶、赵墨、黄家馨、李振伟

视频采访、摄制:黎健宇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