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c3854ef944d24bd48744c8202bdc3/images/c08b2a75fc8a4868b1b4104da9ee436c.jpg 要闻
要闻

人文阅读 | 林风眠:艺术的修养 人文阅读 | 林风眠:艺术的修养

来源:中国美术报发布时间:2022-05-07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从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木匠,林风眠小时候给祖父当助手,并学习书法和中国画。18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学习油画。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校长等,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者之一。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风景画。他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熏陶,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试图打破中西艺术的边界,创造出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出版有《中国绘画新论》《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


人类的生活能力高于一切生物,所以人类不仅能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什么是我们的坦途》(1934年),《艺术丛论》


人类所创造的美的对象是艺术,人类所创造的研究美的对象的学问是美学。

美丽是这样能够吸引人的东西!

据心理学家言,美之所以能引人注意,是因为人类有爱美的本能的缘故;人类学者更以各种原始人类的,以及各种现在存在着的野蛮人类的,如爱好美的文身、美的饰物、美的用具等,证明了这事实;生物学者亦以各种动植物之以花叶羽毛之美为传种工具的事,把这事实推广到各种生物界去。

美丽激发了许多古代的名人,为杭州建造了各处的寺塔,雕刻了各处的山石,描写成各种的绘画、诗歌、游记,使杭州更为美丽。

美丽更激发了各区域以及各种类的现代人,使他们用尽了所有的交通工具,用尽了所有交通工具的能力,或则远涉重洋、或近在咫尺,络绎不绝地到杭州来游玩或居住些时日;到此地,春季则拾掇到处都有的“殷山红”,夏季则摘莲花采荷叶,秋季则满觉陇闻桂香簪桂花,冬季则到西溪看芦花;离此地,则购一切可以纪念杭州的零星东西归遗亲友,并向他们述说杭州的美丽。

美学不特研究美的对象,也批评它;美学不特可以批评艺术,也可以拿来评价人类的普遍生活:它可以把知识的对象的真、意志的对象的善、艺术的对象的美,完全统一在一点上。

近代美学者有一种学说,谓美的范畴有两种:一种是单以个人的立场为出发点的;一种是以种族的立场为出发点的。对于后者,以为人类是合群的动物,离开人群我们是不能活命的;反过来说,如果人类或是民族不存在,属于这人类或民族的一人也不能单独存在;美学如果站在一切人类活动都为人类本身的生命之保存与持续的立点上说,则不能不把单为个人享乐的美的范畴降低,同时把足以为人类全体或民族全体的享乐的美的范畴抬高。

照如此说,无论在每个人的思维上,无论在美学的评价上,我们对于美的事物之欣赏,都有舍去一时的或个人的快感,而采取永久的或民族的快感的可能性。

——《什么是我们的坦途》(1934年),《艺术丛论》

林风眠与义女冯叶同游普陀山

我们知道,属于美的,有天然美、人工美,以及创造美之区别。天然美是天生地设不加上些人工而自然美妙动人的;人工美是在天然美之外,加以人工之改造或补充而成;创造美是完全由人类的力量,在固有的美的对象之外,创造出一种新生的美来的。

——《美术的杭州》(1932年),《艺术丛论》


中国现时所流行的,为多数人所喜悦,而且特别认定为艺术的,如旧剧,如古画,如音乐、雕刻,及建筑诸类,我们试一略加思考,便可觉到无限的凄凉!

在我国现代的艺坛上,目前仍在一种“乱动”的状态上活动:有人在竭力模仿着古人,有人则竭力临摹外人既成的作品,有人在弄没有内容的技巧,也有人在竭力把握着时代!这在有修养的作家,自会明见取舍的途径;但在一般方才从事艺术的青年,则往往弄得不知所适从!

——《什么是我们的坦途》(1934年),《艺术丛论》


我从事美术工作已经40年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解放以前。回忆那时美术界的情形,犹如想起一个可怕的恶梦。从前的艺术生涯,美其名曰:在象牙塔中。美术界根本谈不上什么艺术思想,只有混乱和派系纠纷。美术家与时代和生活脱离,对着那一点可怜的作品自我陶醉。而今天,……无论是我们美术家的作品或是从我们身上,都可以感觉到时代的脉搏。

——《老年欣逢盛世》(1959年),朱朴《林风眠》

(本文选摘自《林风眠谈艺录》,版次: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版)


小链接

林风眠相关图书

《林风眠谈论录》

作者:林风眠

《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

作者:赵欣歌

《林风眠画传》

编者:郑勤砚

《画未了:林风眠传》

作者:郑重

《林风眠》

作者:刘世敏

《林风眠艺术随笔》

编者:朱朴

相关链接:

人文阅读|苦把流光换画禅——齐白石笔下的鱼虾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