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3月15日,“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安徽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安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指导,安徽省美术馆承办,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协办。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高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中共安庆市委副书记廖强,中国画学会原副会长、安徽省书画院原院长王涛分别致辞;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原主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尚可致答谢词。随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军、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万清等共同启动开幕装置,韩军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安徽省美术馆馆长王岭主持。

嘉宾发言
几位致辞嘉宾对尚可的个人经历与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尚可从安徽出发,先后在南京、北京等地深造和工作,其艺术生涯在跨越地域的过程中,不仅深受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还广泛吸收多元文化的精髓,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观·想”艺术表达,在当代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嘉宾们还从不同角度对尚可的为人、为艺、为师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称赞尚可为人谦逊、真诚,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艺术创作上,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教师,他更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指引方向,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同时,尚可还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为推动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嘉宾们表达了对尚可回到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院长,以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反哺家乡,为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贡献力量的敬意。
启幕仪式现场
本次展览荟萃了尚可近年创作的近百件艺术佳作,全面呈现了其独特的观察视角与创作哲思。通过色墨交融的韵律、形象透叠的时空对话、图形符号的隐喻勾连,作品重构出当代生活的多维镜像。展览作品既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诗意的敏锐捕捉,更蕴含着超现实维度的精神遨游;在虚实相生的美学建构中,既带来强烈的心灵共鸣,又开启别具一格的美学体验,完整映射艺术家的学术追求与审美理想。


展览现场
作为理论与实践兼善的学者型艺术家,尚可在人物画当代性转型中具有范式意义的探索实践中,持续以视觉实验回应中国画的当代转型命题。其创作突破传统程式藩篱,通过意象重组、时空解构等手法,构建起兼具东方美学特质与当代视觉逻辑的个人艺术体系。“观·想的表达”全国巡展自北京启幕以来,已在全国多地巡展,并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引发全国艺坛持续关注。


展览现场
展览主题中的“观”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智性观察——以历史性视角记录时代变迁中的生存图景;“想”则指向精神维度的形而上思辨,通过意象再造构建心理真实。尚可自述其创作内核在于揭示数字化生存的现代悖论:当信息洪流解构传统认知框架,艺术创作成为重构精神秩序的实践路径。这种思考投射在画面中,转化为对笔墨程式的突破性实验——解构物理时空的束缚,通过人物符号的多重并置、场景的蒙太奇叠合,建构起反映当代心灵困境的视觉人类学图谱。这种创作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诗性回应,更是对水墨语言当代性转型的前沿探索。
嘉宾名单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中国画学会主席谢宗君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芜湖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吴晓明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程楠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信息中心主任徐轩露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李方明、孙献华、刘德龙、杜俊萍、花永、宛俊勇、程奇、王瑞云、李辉、朱镇涛、何靖、罗宗勇、张迪、黄春梦、刘超、袁磊、谭小飞、裘凤、张旭、王中平、金前文、于波、杨先行、陶钊忱、刘宝、蒋项军、聂恒芳、张国宏、唐卫兵、余扬华、刘继春、王文波、陈玉华、李前进、陈豹、张群等艺术家及各界人士。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尚可 《行走的方向》 纸本设色 220cm×210cm
尚可 《不确定的头绪》 纸本设色 230cm×210cm
尚可 《多彩的幻想》 纸本设色 230cm×210cm
尚可 《飘离》 纸本设色 220cm×210cm
尚可 《比较关注》 纸本设色 250cm×205cm
尚可 《奇妙的世界》 纸本设色 240cm×210cm
尚可 《你我是谁》 纸本设色 260cm×210cm
尚可 《花开季节》 纸本设色 192cm×112cm
尚可 《常态》 纸本设色 218cm×169cm
文字 | 闫 君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