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周口师范学院主办,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文脉守望:张伯驹潘素艺术文献研究暨书法作品巡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西院展区开幕。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由四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展示张伯驹的人生与著作,以丰富的照片、著作等文献资料呈现张伯驹的生平与学术成就。第二板块展示张伯驹潘素捐献的书画作品,结合现代影像资料,多维度展示张伯驹潘素捐献的《平复帖》《游春图》等书画珍品。第三板块展示张伯驹潘素的书画艺术,系统呈现张伯驹“诗书画”的艺术成就,及其夫人潘素在青绿山水领域的造诣。第四板块展示当代书法名家书写张伯驹诗词的作品,汇聚了刘万鸣、苏士澍、孙晓云、毛国典、张继、叶培贵等八十多位当代书法名家的精品。
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周口师范学院校长张宝强、张伯驹外孙女楼朋竹、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先后致辞。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
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方启雄,中国稀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敖宏,周口师范学院副校长李俐俐,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国典、张继、叶培贵等出席开幕式。来自科研院所、文艺界、收藏界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和相关人士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致辞
周庆富谈到,本次展览以笔墨丹青为载体,以文献研究为桥梁,以守护文脉为核心,系统呈现张伯驹的书画人生与文献史料,展示当代书法家立足传统的创新实践。此次展览以“文脉守望”为题,守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守的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脉,守的是文人思想的脉。中国艺术研究院尤其重视与地方高校的战略联动,推动艺术教育与创作的深度融合。文脉的传承既需要敬畏历史的学术深耕,也需要面向未来的创新勇气,我们要共同守护书画艺术的精神根脉,让千年翰墨在当代焕发新生机和活力。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指出,张伯驹的一生,体现了传统文人士大夫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双重性,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曲折与奋斗、理想与荣耀。“文脉守望:书法作品巡展”是以张伯驹的文献和艺术作品为主体,以当代书法名家书写张伯驹诗词为延伸,不仅是对张伯驹和他所深情守望的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深情回望,也是当下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集中展现。中国国家画院秉持“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宗旨,以学术立院,将不断推出更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和展览,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新贡献。
周口师范学院校长张宝强致辞
张宝强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张伯驹诗词文赋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人生智慧,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此次展览通过呈现张伯驹潘素书画珍品及当代书法名家书写其诗词的新作,既赓续“以书载道”的文化基因,亦展现中华美学的时代创新。周口师范学院近年来围绕张伯驹的研究接连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此次与首都文化机构携手,希望通过北京站首展激发文化活力,为后续巡展开创新局面。
张伯驹外孙女楼朋竹发言
楼朋竹分享了她的家族记忆和张伯驹精神对自己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影响,并对周口师范学院等机构将艺术遗产转化为教育资源深表赞赏。她向展览转赠了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楼宇烈先生手书的“书画修身”贺词。
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致辞
耿识博深情回顾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张伯驹的文史往事,张伯驹曾在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平台上积极投身文化艺术事业,其精深的艺术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当代树立了典范。此次展览既是对老一辈文人精神的传承,也是新时代守护文明根脉的实践探索。期待巡展以北京为起点,在全国绽放更璀璨的艺术之花,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开幕式
徐涟在主持中谈到,艺术史不仅仅是由一连串的伟大艺术家名字构成,还包括了连同张伯驹在内的珍视、摘选、鉴别、收藏、保管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鉴赏家、理论家、评论家,才能将五千年文明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构成我们今天的文史知识,才有今天我们学习、欣赏、传承、守护的中国艺术史。张伯驹先生不只是收藏文物,更是收藏历史、收藏文脉、收藏传统。本次展览,旨在激活张伯驹潘素艺术文献,并以当代书家的书法作品与之形成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颇具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本次巡展通过书法这一最具中华文化辨识度的艺术形式,构建起从故宫典藏到高校研究的文化桥梁。既以张伯驹“予所收蓄,永存吾土”的精神遗产鼓舞今人的文化自信,又以当代书法创作诠释“守正创新”的时代命题,在笔墨纵横间勾勒出中华文脉的当代传承图谱。北京站首展通过与首都文化矩阵的深度联动,使这场跨越百年的艺术对话,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创新实践。
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合影
11日下午,“文脉守望:张伯驹潘素艺术文献研究暨书法作品巡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会议室举办。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主持,与会嘉宾由老中青专家学者组成,围绕“论张伯驹研究的时代价值”“论张伯驹作品的人民文艺本质”等20个议题展开研讨。刘守安、陈传席、徐涟、陈池瑜、李一、朱培尔、刘墨、杨箴红、任动、于洋、荣宏君、朱天曙、吕晓、王治、杜浩、杨频、朱剑、薛帅杰、蒋文博、白锐、谷卿、马明宸、李向阳、张涛、韩少玄、李方红、靳浩、任军伟等先后发言,李俐俐作研讨会总结发言。
据悉,本次北京首展之后,该展览将在长春、天津、济南、南京、上海、重庆、西安、郑州等地继续巡展。
张伯驹 小阑干外又东风 34cm×46cm 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画院藏
潘素 黄岳云海 46cm×40cm 绢本设色 中国国家画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