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b9b5af992e41a49557a410b0937d8d/images/97d1841981784e93866b976b45c843d8.jpg 要闻
要闻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招生简章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招生简章

来源:发布时间:2025-06-20

青年美术评论



  《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办,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现面向全国招收学员。

一、项目宗旨

《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是《中国美术报》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助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举措。本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的文艺理论基础讲解、丰富的案例分析与观摩实践教学,从思政艺德、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升青年美术评论人才的能力,培训一批熟悉艺术创作生产规律和美术评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项目主体

(一)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NationalArts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是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训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二)《中国美术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是国家级美术专业报纸。《中国美术报》于2015年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2016年1月正式出版。篇幅为4开16版,彩色胶印周报,逢周一出版。《中国美术报》以建设中国美术的精神家园、建立中外美术的互动平台为目标,以“弘扬中国美术精神、彰显中国美术气派、建立中国美术标准、创新中国美术风格”为宗旨,遵循“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办报理念,以展示国内外美术创作、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己任。《中国美术报》旨在打造中国美术的精神家园、中外美术的互动平台,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是由《中国美术报》社主导的人才培训项目。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教学主线,结合《中国美术报》社主责主业,依托优势的评论和传媒资源,整合业界领军人物、高校智库专家、行业主管单位、报刊媒体等各类师资,组织策划一系列包括理论研究、业务实践等在内的行业培训课程,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和《项目资助协议书》的相关规定,培训周期定为2025年7月25日至2025年9月22日。其中,集中授课30天(全脱产),学员必须全部脱产学习。

具体培训安排为:

1.2025年7月26日举办开班仪式,开展培训计划介绍会等;

2.2025年7月26日至8月23日在北京集中授课(其间穿插理论教学、现场教学);

3.2025年8月23日,开展培训阶段性成果汇报交流会;

4.2025年8月24日,学员返回生源地,根据培训课程所学内容、专家指导意见,形成一篇相关评论文章。

(二)培训地点

1.集中授课地点:北京

2.学员自主研修地:学员生源地

(三)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采用专业知识学习、分组讨论和实地观摩调研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

(四)成绩评定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出勤占20%;课堂表现及作业质量占30%;最终研习成果(评论文章)占5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五)预期成果根据不同研究方向,每位学员需完成一篇2000字—3000字的相关评论文章,论文将择优结集出版。

(六)学员管理参训学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项目主体即时解除其参训资格,该学员不予结业,不发放结业证书:

1.培训期间发表违反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有损党和国家形象及其他有关意识形态方面问题言论的;

2.严重违反项目主体制定的管理制度,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3.无故旷课一次,或出勤天数不足培训总时长90%的;

4.中期或结业考试、考核成绩不合格的;

5.其他不予结业的情形。学员在培训期间因不遵守相关制度、不服从项目管理、未完成培训内容等被取消培训资格而造成的经费损失,由学员来承担。

四、师资力量

本项目邀请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与高校,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艺评论》《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等中央媒体与核心期刊的权威专家学者组成师资团队。

五、培训对象

本项目培训对象主要为全国文博机构、画院、美术馆、艺术馆、高校等单位推荐的美术评论业务骨干,通过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学员30名。

(一)遴选标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学员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45周岁;须获得所在单位批准与支持(由所在单位出具可脱产学习证明)。

学员录取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的;

2.取得本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

3.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连续从事本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二)录取方式

1.项目主体将组织专家对报名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核评估,择优录取,并向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报备。入选学员将以电话、邮件通知,录取名单将于7月上旬通过《中国美术报》微信公众号公示。

2.请报名学员务必保持联系方式畅通。收到录取通知后请以邮件方式回复“学员xxx确认收到《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录取通知并将准时报到参训”,未回复者视为自动放弃资格,依次补录。

六、报名事项

(一)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6月29日24:00前(以收到邮件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二)报名方式请将所有材料打包压缩以邮件发送至报名邮箱:1305379709@qq.com,邮件及压缩包命名为“姓名+城市+单位+国家艺术基金报名材料”。

1.学员简历表(须由本人签字、推荐单位盖章后扫描为PDF版本);

2.加盖单位公章的在职证明(允许脱产学习证明)(扫描为PDF版本);

3.身份证正反面(PDF版本、扫描至一页);

4.个人2寸免冠彩色照片(JPG格式,照片命名为:姓名-单位-出生年月);

5.证明符合遴选条件的材料: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明、获奖证明、研究论文或课题证明等材料(同一证书扫描至一页A4纸页面,多个证书请排序并标注证书名称,PDF版本);

6.本人撰写的美术评论文章一篇。

(三)联系方式联系人:

李老师电话:18813116846

邮箱:1305379709@qq.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中国美术报》社(邮编:100048)

(四)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培训地点一次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培训期间的经费支出严格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管理条例执行。相关交通费报销请参见附件《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五)注意事项

1.每位学员应保证所提交的证明材料真实有效,若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录取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2.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凡参加本项目的学员,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按项目主体《中国美术报》社有关制度和规定执行。

3.项目主体对培训成果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发布等使用和宣传权。


点击下载附件:

1.《学员简历表》

2.《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



编辑|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