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0944f3662a4e8d90ab1e5eb82bf005/images/3623d69fe9c749a3b3b53fe461dbcd02.jpg 要闻
要闻

笔底山河峥嵘,抗战精神永铭 |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 笔底山河峥嵘,抗战精神永铭 | 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

来源:发布时间:2025-08-27

8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肖峰艺术馆)协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承办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东楼展区一层开幕。

/wximport/uploadcnap/upload/20250828/adc78fdf58dbdf5e06c24056dd654454
图片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万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党委书记杨继红,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李红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徐里,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筱磊主持。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承志,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基本系政委陈德泉,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石岩,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卢禹舜,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原党委书记赵树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广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何家英、闫平,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卫、曾来德、张江舟、纪连彬、于文江,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吕品昌,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副主任孟宪璋,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远、李滢,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殷会利,国防大学军队文化工作系主任陆学东,首师大美术学院院长王海滨,《人民日报》文艺部部委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老艺术家和专家邵维正、姜宝林、张祖英、王迎春、李燕、沈尧伊、李延声、王镛、李乃宙、郭石夫、王天胜、申万胜、孙浩、赵建成、李庚、王铁牛、陈传席、张庆涛、邓嘉德、陆宗润、孔紫、苗再新、赵奇、秦文清、邢少臣、张立柱、马新林、孙立新、张娜、陈池瑜、于新生、王克举、陈光林、刘建平、张晨、陈风新、王永亮、李爱国、龙力游、任惠中、周尊圣、张录成、曹建华、周士钢;各社会机构代表人士王林、肖戈、余冲、路卿、王聚英、高岩、裔萼、孙增华、宋国安、胡龙骧、赵军、宋秉昀、金阳、韩卫国、屈国平、马光剑、李学斌、陈秋宇、罗鸣、郭志芳;中国国家画院中层干部董雷、吴涛、袁学军、方向、赵培智、沙永汇、邓柯、陈明、邱雷、张楠、李虹霖、任明辉、刘德峰、金新、吴笛、康雷、王跃奎、谢小铨、程兴林、陶宏、杜浩、常欣、张苑、冯知军;美术界同仁和各界嘉宾蔡大礼、周武发、高天民、魏杰、曹宝泉、周石峰、朱京生、王文英、曹佳林、王小燕、洪厚甜、陈琦、王登科、王颖生、王厚祥、王学岭、李宽、马硕山、李晓柱、张晓东、郭子良、高毅、窦鸿、梁新颖、陆春涛、张桐瑀、张留成、李远东、黄华三、张继刚、徐晓东、赵方军、朱其、赵力、华天雪、周斌、贾荣志、王心刚、张公者、常朝晖、叶南、方放、王德芳、孙韬、卢家华、王桂勇、晁岱双、申卉芪、张生进、赵欣歌、孔德平、王东声、崔胜辉、张雄鹰、岳鸿进、李鹏程、刘相连、李学萍、李新铭、宛少军、李晖、徐冬青、张庆跃、党震、曾三凯、李恩成、王水清、王一帆、吕晓、范功、李洪波、王治、王群、孙震生、刘海勇、马天羽、谈强、于洋、余宏达、王瑛、唐朝轶、刘立宇、张蕾、王杨、孙春龙、苏国强、李华新、邱琳、任长春、张机、赵丽娜、李芳、贾青重、赵际芳、孙浩、张鹏、王凯、任军伟、章红兵、苏睿、孙棋、姚砚泽、柳青、任赛、韩飞、梅跃辉、付振宝、王聪丛、丁鼎、萌芳、卢虓、张蕊、侯媛媛、林杰、李夏、徐亚男、骆雪、汪浩然、黄梦媛、宋子伊、韩文超、张祉恩、谭玉、李俞霖、孙蔚然等200多位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刘万鸣致辞

刘万鸣表示,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如中流砥柱,凝聚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钢铁意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以艺术的形式回望这段历史。此次展览汇聚300余位老中青艺术家的倾心之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民族脊梁”“众志成城”“得道多助”“维护和平”四大板块,构建起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民族脊梁”板块聚焦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艺术重构历史现场,将抗战精神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图式;“众志成城”板块展现全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磅礴力量;“得道多助”板块讲述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感人故事;“维护和平”板块以未来之思回望历史,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关怀。艺术家以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并创新艺术语言,将民族记忆转化为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图像,为主题性美术创作提供参考。

杨继红致辞

杨继红在发言中谈到,此次展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艺术是唤醒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本次展览既有名家经典,也包括当代新作,是纪念历史的展览,也是艺术长卷与精神史诗。她提到,抗战时期的艺术家们曾以画笔和雕刀为武器,把艺术创作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今天的艺术家们,继承了这种传统。在艺术的笔触中,英雄群像与凡人身影同样动人心魄,历史记忆与未来愿景在此交相辉映。中流砥柱不仅历史铭记更为当下提供精神启迪,我们需要弘扬此精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李红强致辞

李红强表示,本次展览全面再现抗战历程,展现民族不屈气节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些作品既是对历史的回溯,也是对民族精神的礼赞、对和平价值的深切呼唤人民美术出版社将以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抗战题材美术作品出版与研究工作,通过出版展览画册、学术专著等方式,拓宽作品传播途径、深化相关学术研究与广大艺术家、文化机构携手合作艺术凝聚民族力量以美育涵养时代精神,共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冯远致辞

冯远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在世界上大国地位的重新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所在。展览以多种艺术形式呈现抗战历史诠释抗战精神秉持致敬经典、为时代立传的宗旨,经精心策划,最终通过四大主题板块系统展示,分别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全民族共同抗战、国际同盟协作表达对持久和平的永恒珍视。他表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抗战精神与文艺传统,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艺术实践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范迪安致辞

范迪安表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美术界积极行动,已举办多场纪念抗战胜利的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全国画院系统的重要力量,及早作出创作部署,精心筹备此次展览。展览主题鲜明,以大批新创作的作品构成学术高度,体现出几代美术家的家国情怀,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浓墨重彩描绘了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也反映了抗战胜利后时代的沧桑巨变,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受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与伟大抗战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迈向未来新征程。此次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美术家同仁参与,既是对抗战美术的深度挖掘,也是对主题性美术创作持续开展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是献给抗战先烈与伟大抗战精神的丹青画卷,具有重大意义。


周庆富致辞

周庆富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以“主题性创作”推出高质量展览,以“全国画院大调研”联动兄弟单位凝聚合力,并借助“无偿捐赠展”不断丰富学术积淀,生动践行“经典引领、品格立院”学术理念。此次展览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积极响应,也是“以艺术铭记历史、以创作传承精神”的集中展示展览荟萃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力作,以及来自全国画院系统、重点艺术院校和权威艺术机构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共同构成了一部“可视化的历史长卷”。他表示,八十年来,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美术展览的方式纪念胜利,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潘义奎致辞

潘义奎向展览致贺,向八十年前为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奋斗的先辈表达崇高敬意。他谈到,昨日中国美术馆刚举办“人民必胜主题抗战美术展开幕式,今日中国国家画院本次展览接续开幕,两展遥相呼应,以艺术回望峥嵘岁月、传承伟大精神,具有深远意义。认为,中国国家画院作为集创作、研究、展示与收藏等职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艺术机构,始终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本次展览既有承载历史记忆的经典之作,也有立足新时代的创新创作,全面展现出画院在主题创作、展览策划与文化担当上的综合实力。

徐里致辞

徐里表示,抗战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胜利,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他谈到,本次展览艺术家们以笔墨色彩为载体,将历史记忆化为视觉史诗,作品或再现战场,或刻画英雄,或传递精神,凝结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礼赞以及对和平的深切向往,充分体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他认为,当下我们从历史汲取智慧、从精神凝聚力量艺术工作者有责任以作品传承民族记忆、塑造时代精神、引领文化方向社会各界一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

田黎明致辞

田黎明表示,本次展览秉持“以史为纲、以艺为体”的核心理念,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在14年艰苦卓绝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铭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庄严宣示中华民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是一场跨越世纪的庄严艺术盛典,凝聚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家国情怀与艺术良知。他们以真挚情感和精湛技艺,用美术语言深情讴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畏牺牲、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万千抗日英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缅怀。展览围绕“民族脊梁”“众志成城”“得道多助”“维护和平”四大主题,以史诗般的艺术回响,诠释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伟大力量,展现我们民族精神的坚韧与崇高。展览中,古元、胡一川、李斛、王式廓等艺术家的作品深刻昭示:真正的艺术语言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当以敬畏之心深耕创作,赋予每幅作品鲜活的生命力,饱含时代精神,讴歌劳动者的真、善、美,肩负起以艺术培根铸魂、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时代使命。

展览汇聚全国300余位老中青艺术家倾注心血的作品,其中包括李苦禅、吴作人、王式廓、张松鹤、力群、武石、罗工柳、彦涵、李斛、戴泽、王盛烈、修军、马改户、邓澍、詹建俊、肖峰、宋韧、靳尚谊、刘勃舒、沈尧伊等名家大师之作,涵盖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民族脊梁”“众志成城”“得道多助”“维护和平”四大板块,以艺术之笔重述抗战史诗,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作品饱含历史温度与精神力量,既是对民族记忆的深情致敬,也是对和平与正义的庄严宣告。

本次展览通过艺术符号的创造性转化,深刻揭示抗战胜利的深层逻辑——在民族存亡的至暗时刻,中国共产党如砥柱擎天,凝聚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钢铁意志。艺术家以敬畏之心直面历史,借助笔墨与造型重构精神现场,通过形式语言的当代转译,在具象与抽象的交融中,完成对英雄史诗的美学重塑。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4日。









展览现场






文字 | 齐丽梅  摄影 | 吕高鹏 线雨朵  编辑 | 彭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