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6f0fab1b4d1b9c8af0b807b76990/images/6681f5a0f99e41438727521861b17eea.jpg 要闻
要闻

院藏精品 | 朱屺瞻《风兰》《水仙图》 院藏精品 | 朱屺瞻《风兰》《水仙图》

来源:发布时间:2025-09-10

【编者按】在艺术的长河中,经典之作是照亮时代的星辰,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创作者的心血。中国国家画院藏纳诸多艺术珍品,它们是艺术发展历程的鲜活见证,更是启迪当下、滋养心灵的宝藏。“院藏精品” 栏目,旨在打开这扇艺术宝库的大门,与大家共赏佳作。我们将聚焦李可染等大师经典。让院藏精品走出库房、展厅,成为连接大众与艺术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墨韵丹青中,探寻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640 (3)


朱屺瞻  风兰  45.64×34.77cm 
约20世纪80年代 中国国家画院藏



屺瞻先生此卷写山兰数十本,纵横洒落,真气充溢,非胸次豁达、笔力沉雄不能至此。为题引首,以志钦迟。

——李可染

屺老以怒气写兰,叶如金刚杵,花似散天花;吾观此卷,但觉风过幽谷,香生纸上,咄咄逼人。
——黄永玉

昔人谓喜气写兰,屺瞻独以豪气写兰;焦墨飞白,古拙厚劲,脱尽恒蹊,可称一代奇笔。
——徐邦达

观屺瞻道兄此卷,笔走龙蛇,墨渖淋漓;兰叶如刀,花香若沸,真气逼人,堪称当代写兰第一家。
——李苦禅

朱老画兰,一支笔蘸点水,再蘸点藤黄点花蕾;复以小笔蘸焦墨,几撇便见飞白,湿润润里带苍劲——他自称“白相相,瞎遢遢,却正是大写意兰花的化境。
——汪观清



朱屺瞻 水仙图 44.95×34.47cm 约20世纪80年代 中国国家画院藏




前人画兰竹,有以山水为背景的,但画水仙,则较少有之,且一般都将水仙画在盆中,或布置在画面下方。我爱画野外田中的水仙,叶大而长,葱茏矫健,亦画出风中折断之姿,不求齐整。

水仙贵冷艳,不可近俗;余以花青渍水,略点赭石托根,得其幽而避其艳。

写水仙易板,须以石破之;石不宜整,整则夺韵,得奇斜一石,花即摇曳。

余写水仙叶,运笔如写兰而加劲,使叶背有刀戟气,方与素花相称。

——朱屺瞻

朱屺瞻用色鲜活却不艳俗,于水墨间施色,既得水墨之雅,又有色彩之润。《水仙》中,水仙花瓣以淡色轻染,花蕊、花叶设色明快,与水墨交融,别有情韵。其构图亦简括大气,水仙或聚或散,于虚实相生中见出自然生意。


——郎绍君






朱屺瞻(1892—1996),名增钧,号起哉,又号二哉老民,江苏太仓人,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生前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朱屺瞻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与考察美术教育,20世纪50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接近九十岁高龄时,实现艺术上的“耋年之变。其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出版著作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来源:朱屺瞻艺术馆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