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谈 |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工作会纪要(三)

王志英(山西省书画院副院长):我院收到通知后积极备战,选送79件作品,由专职画家、院聘画家、离退休画家及山西省各地市联盟画院画家创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多个画种。近年依托中国国家画院培训,我院年轻人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创作能力,希望本次展览取得更好成绩。两点建议:一、复评时寄送作品拓片而非装裱画框,以节省运输成本。若作品入选,可由广州当地装裱单位统一装裱,未入选作品可卷起存放,既降低运输成本,又减少空间占用。二、中国国家画院牵头成立全国画院联盟,常态化开展培训、采风写生等活动,费用由各画院自行承担,以促进交流互动,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方李(江西画院副院长):“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启动已近一年,备受全国画院及美术界关注。感谢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与中国国家画院领导的付出。看稿第一组首站设在江西时,陶宏副领队带领专家从早9点工作至傍晚,午餐仅以简餐充饥,令我们十分感动。会后已将专家意见反馈作者,助力作品完善。咨询下征稿要求:装裱后宽度不超过2米的规定是否严格执行?江西多位作者作品画心宽度恰为2米或略超,希望了解能否适当浮动。

李廷先(吉林省书画院副院长):本次展览体现了民主性与公平性,规格之高得益于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及中国国家画院刘万鸣院长的协调努力。三点建议:一、特邀作品需注重精品性,动员老艺术家提交力作,避免敷衍;二、初评、复评减少作品数量,降低心理落差,同时由各地画院对照片进行把关,确保作品质量;三、评选需兼顾地域性差异,重视思想性、意识形态与学术性。

周斌(河南省画院副院长):我院对本届展览高度重视,经多次部署与打磨,共推选102件作品,其中美术作品70件、书法作品32件。两点建议:一、展览名称调整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以体现完整性;二、书法作品评选后增加文字审读环节,避免文本错误影响展览质量。

王铭波(海南省书画院副院长):关于特邀作者,建议以作品质量为核心,年龄限定65岁以上,既照顾仍在创作的老艺术家,又确保作品水准。海南省两个特邀名额将优先推荐持续创作且作品优秀的艺术家。建议评选中重视作品的地方特色与家乡情怀,在思想性、探索性、创新性基础上,兼顾各省市的艺术面貌与表达差异,促进全国画院交流互鉴。

拉巴次仁(西藏美术院常务副院长):我院前几届成绩欠佳,原西藏书画院2003年成立,与西藏美术家协会画院合署办公,2015年合并为西藏美术院,现隶属于西藏美术馆。今年组织的作品经严格筛选,数量不多,恳请各位领导、院长支持西藏美术院。西藏美术馆由工业遗址改建而成,设施完善,欢迎各位到馆办展。

左大宁(呼和浩特市书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目前内蒙古没有省级画院,我们呼和浩特书画院已连续两届承担约稿征集工作,难免会有“小马拉大车”的吃力感。近十年来,内蒙古不少地方画院与美术馆合并,许多原有画院不复存在,整个画院系统的创作工作确实有所滞后。我们画院1987年成立,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画院,如今也与美术馆合并,开展创作工作存在不少难度。内蒙古是幅员辽阔的艺术大省,希望文化和旅游部领导能呼吁推动成立内蒙古画院,弥补画院领域的缺憾。

张海红(青海画院副院长):青海画院成立时间较晚,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院里很重视,筛选推荐了不少优秀作品,希望能在“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上取得好成绩。在评比工作方面,我刚才听到大家的建议很好,就是要关注地域性。当前全国美展数量不少,但很多作品形式相近,能够突出地域性特色的作品并不多。此次展览汇聚了全国各省专业画院,是难得的好机会,而且我们在座的各画院都在打造本省的地域品牌,借助这个平台展示各画院的艺术风格与地域特色,再合适不过。

胡良伟(黑龙江省书画院创研部主任):黑龙江在这次展览当中准备的作品很多,卢禹舜院长带队到我们黑龙江省开展调研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我们鼓足了干劲,这次各位专家讲得非常全面,我一定把会议的精神带回去好好落实,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预祝展览成功。

王申勇(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助理):首先感谢中国国家画院为展览作出的诸多贡献。刚才大家都谈到用照片评选存在弊端:有人先通过AI制作图片并进行P图处理,待评选通过后再临摹提交作品,这类情况不在少数。其中,工笔画、小写意作品容易通过AI制作完成,而大写意作品则因对笔墨功夫要求较高,所以很难用AI制作完成。我建议后续可参考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展的评选模式,先由地方画院进行初评,再由中国国家画院组织专家团对初评过程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