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c6f5fce33047d7a4ec8cde76aa2574/images/48a18c657ab34183ac1bfa50848db4c5.jpg 要闻
要闻

院藏精品 | 朱屺瞻《牡丹》《秋意》 院藏精品 | 朱屺瞻《牡丹》《秋意》

来源:发布时间:2025-09-05

【编者按】在艺术的长河中,经典之作是照亮时代的星辰,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创作者的心血。中国国家画院藏纳诸多艺术珍品,它们是艺术发展历程的鲜活见证,更是启迪当下、滋养心灵的宝藏。“院藏精品” 栏目,旨在打开这扇艺术宝库的大门,与大家共赏佳作。我们将聚焦李可染等大师经典。让院藏精品走出库房、展厅,成为连接大众与艺术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墨韵丹青中,探寻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wximport/uploadcnap/upload/20250908/b47d6b1da56ecd7d7523679a53140563
朱屺瞻  牡丹  134×65cm 1978年  中国国家画院藏



吾喜写牡丹,取其浓丽而能古雅,灿烂而不失浑厚。用笔须重,用色须厚,然厚非堆砌,重非板滞,要在虚实中见精神。

——《朱屺瞻画语》
画花卉要有生气,牡丹尤甚。枝干如篆籀,花瓣如泼彩,墨与色交融处最见功力。
——《癖斯居画谈》
朱老写牡丹,常以篆籀笔法入画,枝干苍劲如铁,花瓣纷披如云,色墨交融中见其豪迈与细腻并存。
——《朱屺瞻研究》
写花不在色相,在气势;气势既得,红紫墨绿皆可为王。余画牡丹,先以焦墨戳点成丛,再以赭石扫干,花头则倾胭脂、洋红,任其漫漶,但求一团元气。
——《朱屺瞻题画诗跋》

画贵有气,气在笔力,亦在墨韵。色与墨非两事,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方为活色。
——《朱屺瞻画语》



/wximport/uploadcnap/upload/20250908/5d22150b7d8101826f95c5955bccdba0
朱屺瞻 秋意 90×48cm 1981年  中国国家画院藏




秋景宜苍润,色不妨浓,墨不妨焦,然须有清空之气贯乎其中,方不落俗套。
——《朱屺瞻画语录》

吾用色往往非眼见之色,乃心感之色。秋意不在黄叶红叶,而在天地间一种苍茫气象。
——《癖斯居画谈》

秋山贵在苍莽,不在华滋。余写秋林,先以干笔淡墨横扫大势,略分远近;继而以焦墨破笔点树,赭石、花青随意点染,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使秋气萧萧出于墨痕之外。
——《癖斯居画谭》

朱屺瞻晚年用色愈加大胆,常以赭石、花青、朱砂互破,浓烈中透出高古之意,其秋景作品尤能体现这种“色墨相破的技法。
——《朱屺瞻艺术论稿》


屺老构图常取“拙中见巧”之法,看似随意铺排,实则处处经营,留白处尤见意蕴。
——《朱屺瞻百岁画集》







朱屺瞻(1892—1996),名增钧,号起哉,又号二哉老民,江苏太仓人,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等,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生前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朱屺瞻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与考察美术教育,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接近九十岁高龄,实现艺术上的“耋年之变。其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出版著作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来源:朱屺瞻艺术馆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