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75d4fc8554302bf06ac6ab7a85c42/images/e8bded7f5c9142fbb15b2feae3c3386a.jpg 要闻
要闻

写生记 | “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站 写生记 | “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站

来源:发布时间:2025-10-28

编者按:

10月18日—24日,“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活动在乐山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齐聚四川乐山,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创作之旅,以丹青妙笔描绘嘉州大地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用艺术语言诠释“美丽中国”的壮丽图景。


图片

图片

艺术家在乐山大佛景区写生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广健、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岗、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范扬、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林容生、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原副所长姚大伍、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原院长刘罡、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山东画院院长常朝晖、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业画家赵建军等参加了写生活动。


图片

艺术家在峨眉山景区采风


乐山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方沃土。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陆俨少、丰子恺、关山月等艺术巨匠都曾在此驻足流连,汲取山水灵气,激发创作灵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以李琼久、李道熙为代表创立的“嘉州画派”,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以雄浑苍润的笔墨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闻名于世。乐山文化底蕴深厚,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曾在此挥毫泼墨,留下不朽诗篇;境内拥有峨眉武术、夹江年画、小凉山彝绣等5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丰富多元。而被誉为“中国书画纸之乡”的夹江县,其手工书画纸制作技艺传承久远,为本次艺术活动提供了独特的物质载体与文化语境。


图片
图片

艺术家在夹江千佛岩景区写生


根据活动安排,艺术家们深入乐山多个代表性点位进行采风创作。首先前往峨眉山报国寺、伏虎寺,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禅意,随后登临峨眉山金顶,在绝顶之处俯瞰云海佛光,体悟“天下名山”的雄奇气象。接着参观乐山大佛,近距离观察这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领略古代工匠的智慧与信仰的力量。之后前往夹江东风堰,探访仍在使用的古代水利工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再到夹江千佛岩,观赏唐代摩崖造像群,追溯巴蜀石窟艺术的源流。行程最后深入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捕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走进峨边黑竹沟,踏入神秘原始森林,探寻生态秘境。


图片
图片
图片

艺术家在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写生


图片
图片

艺术家在峨边黑竹沟写生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少数同时具备“双遗产”身份的遗产地之一,2026年将迎来申遗成功30周年的重要时刻。届时,本次“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在乐山采风创作的优秀成果,将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专题展览,向全国观众集中呈现艺术家们眼中的“嘉州胜境”。



写生感言


图片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走进峨眉山—乐山大佛采风写生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描绘两处著名山水景观,更在于引导我们深入感受“美丽中国”的丰富内涵,体悟中华大地上名山大川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文化品格与时代气象。这是一次对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深刻感知与艺术践行。此次乐山之行,是一次艺术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在与山水对话、与当地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拓宽了创作视野,也使作品的思想性更加深厚、内涵更加丰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新时代的山河画卷,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美术力量。



图片


贾广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写生的意义远不止于完成一幅作品,它更是一次深入自然、体察人文的实践过程。走出画室,走进山川大地与百姓生活,我们得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与土地对话、与人民交流,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灵感,提升艺术表达的深度与温度。每一次行走,都是对各地自然风貌与文化特质的系统认知。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创作艺术精品,更要以画笔为媒,传播地域文化,展现生态之美。此次四川之行,让我在积累创作素材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艺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真正内涵。通过我们的作品,让更多人看见乐山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进而走进四川,热爱这片充满生机与底蕴的土地,正是这次采风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图片


李岗(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对画家而言,深入生活、开展采风写生,既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也是推动个人艺术探索与学术成长的重要途径。走出画室,置身于真实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我们得以在山水之间汲取灵感,在与土地和人民的对话中深化艺术感知。乐山不仅拥有令人赞叹的自然风光,更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与温暖的人文气息,一山一水、一街一景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诗意。此次写生之旅,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艺术初心的回归。我们以笔墨记录时代印记,描绘山河新貌,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既是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对时代的回应,更是以实际行动参与共绘“美丽中国”的壮阔图景。



图片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眉山是中国美术史上极具分量的创作圣地,众多艺术大家如李可染、吴冠中等都曾在此写生创作,留下不朽佳作。可以说,峨眉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名山,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与艺术财富。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画家,我们始终秉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坚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表现美。此次“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走进乐山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此次走进乐山,我希望通过全国名家的视角和笔墨,全方位展现乐山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发展之新。期待每位画家都能结合自身艺术语言和审美视角,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作品。通过艺术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乐山、走进乐山、爱上乐山,感受这里的青山绿水和深厚文化,以及乐山人民的热情与温度。



图片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此次乐山之行,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国家画院与地方政府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一次非常“接地气”的务实举措。一方面,全国知名画家走进乐山,为当地群众带来了高质量的艺术审美体验,为本地美术工作者拓宽艺术视野、促进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也为地方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乐山壮丽的自然山川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为我们艺术家深入生活、实地采风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以往画乐山大佛,因身处山上,距离过近,只能进行速写记录;而此次我们乘船于江中远眺,得以用水墨进行全景式写生,较为完整地表现大佛的整体风貌,令人倍感欣喜,堪称一次愉快的写生之旅。之后,我们又相继前往夹江千佛岩和峨眉山等地采风,行程充实,收获颇丰。



图片


范扬(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首站选择乐山,可谓恰逢其地。这里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双重瑰宝。我曾多次来乐山写生,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总觉得画不尽其神韵。此次乘船江上,正面面对乐山大佛进行写生,视角独特,机会难得。在山水之间,更深切体会到山川的壮阔、历史的厚重与人民的智慧。千百年来,正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成就了这一方圣地。作为新时代的画家,我们有责任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时代风貌,传承文化精神。



图片


林容生(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我自己前几年曾来过乐山,但这次重访,无论是城市面貌、景区管理,还是文化氛围,都让我感受到显著的发展与提升。有些地方是旧地重游,有些则是首次踏足,但无论新旧,眼前的山水与人文景观都呈现出新的气象,这也促使我们在写生中不断调整视角、深化理解。从专业角度来看,乐山的山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无论是三江汇流的壮阔格局,还是峨眉山的灵秀峰峦,其地貌形态、植被特征和空间结构,都与其他地区的山水有着明显区别。在写生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具体对象,我们会不自觉地调整笔墨语言和构图方式,尝试用更贴切的艺术手法去表现这片土地的神韵。这种实践不仅是对景写生,更是一次技法的锤炼、观念的更新和艺术表达的提升。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写生作品,更是对未来创作的启发与积累。



图片


刘罡(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原院长):作为画家,来到这片土地,我的第一感受是:四川的山水天生就是入画的。天下名山峨眉山自古就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壮美,更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吟咏峨眉、乐山的诗篇与画作,形成了独特的人文传统。此次我们深入峨眉山,登高俯瞰云海翻腾的壮丽景象,也走进雪芽茶生产基地,感受当地生态农业的蓬勃生机。所到之处,山川秀美、百姓安居、产业兴旺,真切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自1993年首次来到峨眉山,至今已是第四次造访,每一次都感受到新的发展与气象。乐山不仅风景如画,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活力与温度。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浸润着生活的诗意。对艺术家而言,走进自然、深入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此次乐山之行,不仅是一次写生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艺术的回归。我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时代变迁,描绘山河新貌,也正是在用艺术的方式回应这个时代,共绘“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



图片


姚大伍(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原副所长):作为画家,我们平时也常进行写生创作,但像这样以画名山为主题的系统性、集体性艺术行动尚属首次。这样的活动不仅强化了创作的主题意识,更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一座座承载中华文化精神的自然与人文圣地,用画笔记录时代山河之美。此次活动将美术创作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让艺术工作者真正走出画室、服务社会。我们描绘的不仅是乐山大佛、峨眉山的壮丽风光,更是心中向往的文化圣地。通过艺术赋能,我们为地方文化、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美术力量,这也体现了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此次与众多艺术家同行写生,交流切磋,氛围融洽,收获颇丰。我衷心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和后续的展览传播,能够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乐山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让更多人看到乐山在我们画家眼中的诗意与温度,进一步提升乐山的文化影响力,助力“美丽中国”的时代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图片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非常荣幸能参加“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活动,来到美丽且文化底蕴深厚的乐山写生。此前虽来过乐山,但此次最为深入细致,这离不开乐山地方的精心筹备,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让我们在领略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四川的文化魅力。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作为承办方之一,积极组织画家们投入写生创作,用笔墨描绘祖国山河、抒发爱国之情,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艺术理想追求。此次活动阵容强大,画家们艺术建树高、风格独特、探索方向明确,相信写生后的创作能展现乐山的历史与当下。



图片


常朝晖(山东画院院长):乐山不仅山川秀美、人文厚重,更让人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与热情的接待。这里山好、人好、水好,美食也令人难忘,为我们营造了极佳的创作氛围。这几天,每位画家都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奋笔挥毫,成果丰硕。从写生现场看,大家都完成了数幅自己较为满意的水墨作品,既有对自然山川的真切感受,也融入了个人的艺术语言。接下来,我们将在这些写生素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升华,创作出一批立意高远、技艺精湛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这不仅是一次艺术采风,更是用画笔践行“共绘美丽中国”的实际行动。我们希望通过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展现祖国壮美山河的时代气象,回馈这个美好的时代与人民,为“全国名家画名山”这一文化品牌注入更深厚的艺术内涵。



图片


赵建军(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专职画家):此次随中国国家画院“美丽中国行·全国名家画名山”走进乐山的写生活动,意义尤为深远。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以文化助力地方发展的积极探索。虽然我此前曾多次到访四川,但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同。这次与中国国家画院的艺术家们集体采风,大家心态放松而专注,带着对地域风貌、人文风情的深切关注,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文化特质。无论是乐山大佛的庄严气象,还是峨眉山的灵秀山水,都展现出四川地貌的丰富性与独特性。这里的山川格局、植被形态、云雾流转,以及深厚的佛教文化与淳朴的民风,都为我们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乐山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中国美术报》社、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乐山大佛文物保护(景区)管委会、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办单位:乐山市美术馆、乐山嘉州画院、乐山市美术家协会、峨眉山博物馆、峨眉山书画研究院







文字 | 黄家馨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