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fe6ee940344862b6d74761ee3e6f83/images/2be4164855e94a13895519904c0f3318.jpg 专题专栏
专题专栏

作品欣赏 | 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作品捐赠与艺术研究展 作品欣赏 | 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作品捐赠与艺术研究展

来源:发布时间:2025-04-30


编者按

4月2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既要笔墨 又要现代——姜宝林作品捐赠与艺术研究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东楼展区一层启幕。展览展出了姜宝林先生各时期代表性作品和李可染、陆俨少题字共71件作品,其中包含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的39件(共计915平尺)精品力作。

姜宝林先生的捐赠为国家所用,普惠于大众,体现了“为人民创作”的崇高艺术品格。这是中国国家画院又一次重要入藏,极大提升了画院藏品的学术水平,更为繁荣当代美术创作和研究、推动优秀成果的推广传播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国国家画院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展览作品和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展出作品欣赏


李可染题字 “实者慧” 68cm×40.5cm 1987


陆俨少题字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 131.7cm×63.5cm 1987



(一)白  描


姜宝林的白描山水取自古法而不泥古,开创了独特的个人白描山水样式。在作品中以线条为主要表现语言,通过线条的装饰性排列与重复秩序构建画面,平面化处理赋予其现代感。其创作灵感源自各类型艺术:

传统线描:唐代空勾无皴山水及吴彬、渐江、戴本孝、梅清、八大山人、石涛等以线造型的山水传统;

民间美术:潍县、平度等地木版年画未套色线稿的形式美,汉代画像石(砖),敦煌壁画,剪纸,刺绣纹样,木刻插图等;

农民画:浙江奉化工作期间关注到农民画的质朴美;

西方现代艺术:融通中西,以东方审美视角加以转化;

自然体悟:80年代赴宁夏贺兰山写生时,阳光下的山体线性结构触发创作突破,形成“以方笔写西北、圆笔绘江南”的笔墨体系,将线性美学推向极致。


畲乡秋兴 姜宝林 200cm×103cm 1984 捐赠作品


进山 姜宝林 133cm×78cm 1988 捐赠作品


贺兰山一截 姜宝林 117cm×64cm 1990


云山 姜宝林 96cm×78cm 1990 捐赠作品


幽 姜宝林 112cm×64.5cm 1994


母亲的双手 姜宝林 150cm×393cm 1998


合唱·神木园之三 姜宝林 124cm×248cm 2012


(二)新抽象

姜宝林的新抽象作品探索植根白描山水,对抽象形式语言进行创新性探索。他突破传统山水程式,融合皴擦、泼墨、敷彩等手法,消融山水与花卉界限;而相较于康定斯基、吴冠中等人的抽象艺术,他并非对西方现代主义的简单回应,而是从文人画传统内部生发的体系重构,更强调书法性笔墨质量,延续传统笔墨精神。

英国学者苏立文将其作品分为两类:一类具有"冷峻超然"的音乐性,另一类呈现"激情澎湃"的动态感,兼具马克·托比与杰克逊·波洛克的视觉张力。

姜宝林先生的新抽象作品以抽象节奏诠释生命律动,拓展了传统的边界。



四明山家 姜宝林 67cm×45cm 1980 捐赠作品


清 姜宝林 143cm×174cm 1994 捐赠作品


山恋 姜宝林 149cm×96cm 1994


白云游乐园 姜宝林 203cm×123cm 1996 捐赠作品


夏 姜宝林 136cm×34cm 1998 捐赠作品


冬 姜宝林 127cm×47cm 1998 捐赠作品


黄河的儿子 姜宝林 143cm×363cm 1998 捐赠作品


佛尔蒙特2号 姜宝林 123cm×243cm 1999


大路 姜宝林 143cm×360cm 2019


嘉陵秀色 姜宝林 200cm×400cm 2019 捐赠作品


2021·30号 大河上下 姜宝林 215cm×310cm 2021


2021·19号 姜宝林 247cm×123cm 2021


2021·12号 姜宝林 143cm×364cm 2021 捐赠作品


2023·7号 姜宝林 123cm×225.5cm 2023


映日 姜宝林 145cm×369cm 2023 捐赠作品


2024·11号 姜宝林 145cm×367cm 2024


2024·23号 姜宝林 143cm×362cm 2024 捐赠作品



(三)积墨


黄宾虹“浑厚华滋”的山水是20世纪积墨艺术的丰碑,姜宝林则在此基础上开辟几何积墨的新境。姜宝林注重形式结构的平面化推演,通过点线交错叠加形成不等边三角面构成。最具突破性的是“硬边实验”,以清晰边界的“几何积墨”控制色墨边界,锐利的边缘强化了构成张力,内部层层渍染的墨韵却又透出呼吸的孔隙。在规则造型中保持笔墨透气性。

美术史家王镛评论其"不同于西方硬边抽象,根本在于坚守中国画笔墨本质"。

姜宝林的积墨作品涵盖具象与抽象,肃穆沉雄的意境追求。


雄鹰 姜宝林96cm×80.5cm 1977 捐赠作品


秋韵 姜宝林 136cm×68cm 1982 捐赠作品


路进井冈山 姜宝林 136cm×158cm 1984 捐赠作品


家山北望 姜宝林 214cm×180cm 1985 捐赠作品


岸石系列4 姜宝林 95cm×88cm 1987 捐赠作品


岸石系列8 姜宝林 95cm×88cm 1987 捐赠作品


溪山行旅新图 姜宝林 223cm×109cm 1987 捐赠作品


高高五指峰 姜宝林 143cm×228.5cm 1996


暮色 姜宝林 143cm×327cm 1997 捐赠作品


佛尔蒙特8号 姜宝林 104.5cm×232cm 1999


桌山 姜宝林 143cm×367cm 2011


2018·43号 姜宝林 145cm×367cm 2018


天公 姜宝林 213cm×520cm 2019


2019·19号 姜宝林 144cm×367cm 2019


2022·9号 姜宝林 266cm×212cm 2022


2022·10号 姜宝林 124cm×248cm 2022


2023·3号 姜宝林 145×367 2023年 捐赠作品


2024·26号 姜宝林 143cm×362cm 2024


2024·4号 姜宝林 145cm×367cm 2024


(四)大  写

姜宝林的大写意艺术将山水的空间意识注入花卉创作。作品以破墨、泼墨为主,兼用积墨,呈现水墨淋漓的生动气韵。

刘曦林归纳其花卉"整、纯、胆、境"四诀;王鲁湘誉之为"山水意识移植花鸟画的成功范例";周韶华评价其作品延续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脉络,开创"新一代大手笔"。

姜宝林大写意实践打破画科门类界限,将传统文人画自娱遣怀的抒写,升华为对自然生命力的集体礼赞。


明珠大写 姜宝林 95.6cm×52.2cm 1984


秋丝瓜 姜宝林 136cm×68cm 1986


春风春花 姜宝林 152cm×96cm 1992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大红枣 姜宝林 180cm×96cm 1996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黄河蜜 姜宝林 180cm×96cm 1996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梨树 姜宝林 180cm×96cm 1996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秋柿 姜宝林 180cm×96cm 1996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枸杞 姜宝林 180cm×96cm 1996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沙枣 姜宝林 180cm×96cm 1996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苹果 姜宝林 180cm×96cm 1997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豆架 姜宝林 180cm×96cm 1997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红瓜 姜宝林 180cm×96cm 1997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猕猴桃 姜宝林 180cm×96cm 1997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葡萄 姜宝林 180cm×96cm 1997 捐赠作品


西北风系列·沙果 姜宝林 180cm×96cm 1997 捐赠作品


秋荷 姜宝林 143cm×363cm 1997


冬蕉 姜宝林 192cm×493cm 1998 捐赠作品


西南风·三角梅 姜宝林 180cm×96cm 2002


西南风·野芋头 姜宝林 180cm×96cm 2002


芭蕉 姜宝林198cm×48cm 2004 捐赠作品


葡萄 姜宝林198cm×48cm 2004 捐赠作品


西双版纳系列·光棍树 姜宝林 180cm×96cm 2007


秋初 姜宝林 144cm×367cm 2010 捐赠作品


合唱·神木园之二 姜宝林 158cm×360cm 2012


哑语·千年不倒 姜宝林 144cm×365cm 2014


2024·20号 姜宝林 122.5cm×248cm 2024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