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ba48171a7d4932a9bbcdcb31f49edb/images/7d947507b0b545c4813b55cf5d8b5d98.jpg 个展

丝绸之路 从写实到写意 杨晓阳美展巡展广州 丝绸之路 从写实到写意 杨晓阳美展巡展广州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发布时间:2016-12-21

  12月20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主办,广东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交流部承办,广东省美协、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协办,许钦松、张晓凌任学术主持,王绍强、方土策展的“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广东)”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展览开幕式由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主持。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分别致辞,展览作者、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答谢词。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代表广东美术馆接受了杨晓阳捐赠的作品《酒逢知己》并向杨晓阳颁发捐赠证书。最后,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与老艺术家林墉一起鸣锣宣布展览开幕。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致辞

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致辞

展览作者、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答谢词

此次展览是杨晓阳于10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全国巡展的首站,是其“丝绸之路”主题创作专题展,分速写/写生、主题创作、重彩画、水墨画4个单元,共展出作品300余件,多角度阐释了丝绸之路的文化意涵,其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力,艺术创作经历的多次转变,透过作品得到了最佳映现。此前在北京的展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展厅中甚至出现了观众排队书写观展留言卡的现象,留言的观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其中一位年轻妈妈带孩子来看展,儿子还不会写字,用拼音写下了“您真棒!您辛苦了!”,妈妈在旁边留言“黑白笔意、斑斓世界”,这样动人的情景在展览的每一天都会出现,这是真正优秀的艺术所带来的感动。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代表广东美术馆接受了杨晓阳捐赠的作品《酒逢知己》并向杨晓阳颁发捐赠证书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与老艺术家林墉一起鸣锣,宣布展览开幕

当前,“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正在获得世界的关注。中国国家画院同时配合这一战略启动“‘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在这样难得的契机下,杨晓阳将其30年坚持丝绸之路题材创作的所想所画汇集为这一展览。刘大为认为,展览表现出的前瞻性给大家以启示,体现了杨晓阳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用精简的笔触表达了对中国画文化精神的传承。“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全国巡展,第一站选址广州,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美术理论家张晓凌用了“妙”字来形容。他阐释了两点原因:第一,广州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其本身的历史上意义不言自明。杨晓阳把他的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作品带至广州,这冥冥之中也蕴含了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意义在里面。他认为,今天这个展览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展览本身,它不仅仅是美术作品、学术问题的展示和研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主席“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展览再次提醒了我们,在中国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关于中国对世界的基本构想和中国向外交流、扩展的基本框架,它们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妙的交汇。第二,广东这一地域有一个基本特点是开风气之先,至明代以来,我们所查阅到的资料中记录,外国人到中国的登岸地都是广州,包括我们熟知的利玛窦、郎世宁等把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带到中国的这批传教士们,为广州埋下了写实主义艺术的种子。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来讲一方面是贸易通道、政治通道,另一方面是文化大通道,今天我们中国再次起帆远航的时候,广州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凡。所以,杨晓阳的此次展览,既有文化艺术上的含义,也有政治经济层面的含义,相信展览对促进两条丝绸之路的连接和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郑雁雄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是开放,艺术创作最崇尚开放,而开放是近代以来广东最大的优势。杨晓阳用独具匠心的眼光和画笔描绘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展览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母港广东推出,是海陆丝绸之路一次艺术上的美丽拥抱。王绍强表示,在当下再提海上丝绸之路,实际更多是从原来历史上的发展格局这样宏观角度上审视每个微观的个体,而杨晓阳很多作品,内容涉及具体的劳动者,他作品中这些陆上丝绸之路的题材跟海上丝绸之路显然可以形成很好的对话,这种碰撞会对广东美术界未来的创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杨晓阳携嘉宾观看展出作品

对于展览的学术中心“从写实到写意”,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表示,这是一个很有兴味,也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它体现了杨晓阳一直以来的学术追求,邵大箴认为,杨晓阳此次展览以及其不遗余力提倡的写意理论,对当今中国画克服阻碍前进的弊端、明确方向,是有益的。谈到丝绸之路的展览主题,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说:“这次展览不仅题材和丝绸之路相关,精神上的契合更加突出,但作品并不是时下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才开始创作的,其中包含了30年的积累。”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钦佩杨晓阳的大格局、大气魄。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人之一,许钦松认为,展览中杨晓阳创作的大批大尺幅作品容量很大、很有气势,体现了他个人宏观的创作思想格局以及对画面的把控能力。作品中对于细节的刻画,说明他在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显现了他突出的造型和创作能力。林墉到场观看展览后赞誉:“杨晓阳画出黄河主题力作时还非常年轻,却已有了一股子很不一般的力量,里面饱含着黄土厚重,内蕴了长安画学中正传承。时至今日,这些作品还重重地立在这里,仿闻西北风嘶,汉子低吼,锵锵有声。他数十年如一,不断拓展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阳关道,以大魄力、大能量为大伙儿做了许多大事情,真真一派大手笔!”

 

▲展厅一角

广州画院院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方土认为,杨晓阳既是一个有才情的画家,又是一个出色的美术领导,他的过人之处是他很好地解决了画画与行政管理的矛盾,他能够做到两全其美,是因为他无论画画还是工作,都是一种忘我状态,画画时,全身心沉浸在画面中,工作时,又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个画家,他自如地切换着自己的角色,并且都做到了极致。

对于大家的高度评价,杨晓阳风趣地自嘲自己是位“业余画家”,几十年来并没有好好画画,“本来是想当专业画家,一心一意的只画画不做其他事,但是我做了美院院长、画院院长,非常惭愧的是画画的时间最多只有20%,只能用业余时间画画的画家自然是业余画家”。杨晓阳说,自己作为陆路丝绸之路上成长起来的画家,带着作品来到丝绸之路海陆交汇之地广州,此两种形态的文化各具特色,他相信文化形态差异越大,收获会越大,他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努力,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做出贡献。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嘉宾发言

杨晓阳出生在西安,那里是汉唐古都和丝路起点。在他的感情深处,流淌着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他多年的写生考察,始终不离丝绸之路的主线;他开阔的视野,更关注着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30年前,他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达新疆,写生、创作,30年后,他仍然在路上。所以,对杨晓阳自身而言,持续于丝绸之路题材深耕拓展的过程中,他的绘画技法从写实转向了写意。张晓凌总结杨晓阳的大写意创作“超越形而下的画法与机巧,超越有极的‘形’‘神’而直抉无极的‘道’‘教’‘无’之境,其精神旨趣乃在于‘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践履‘艺道合一’‘天人合一’的天道玄义。……其意趣之幽深,境界之玄远,心融神会,忘情罕逮,直如一真孤露,棣通太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碧虚寥廓同其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杨晓阳艺术行走丝绸之路的30年,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扎根”的有力诠释。正如该展览在北京展出时,观众留言所说:“布衣暖、野菜香,艺术之路长”,相信这样一个映射着漫漫长路、踏实探索的展览能够带给广东观众关于艺术更多的思考。

此次展览,老艺术家潘鹤、林墉、梁明诚、张治安、尹定邦、潘行健、郭莽园等;相关领导和艺术家慎海雄、雷于蓝、刘大为、郑雁雄、王东、程扬、许钦松、张晓凌、张江舟、张兵、纪连彬,黎明、李劲堃、皮道坚、赵奇、杨小彦、郭润文、张绍城、丁晓燕、王绍强、方土、黄启明、王永、罗一平、林永康、梁宇、司徒乃钟、孙黎、张彦、范扬、于文江、林蓝、陈鹏、陈风新、高天民、陈延、陈政明、胡文军、李军、沈勇、方旭昌、吴洪、邹明、乔宜男、王平、蔡敏、叶献民、陈明、胡斌、吴杨波、郭子良、周正良、董雷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界嘉宾两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后,针对杨晓阳的艺术创作,召开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张晓凌主持。

 

 

 

编辑: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