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ba48171a7d4932a9bbcdcb31f49edb/images/b015a6dd46d64b7f8d67cbd2b218f095.jpg 个展

30年丝路探索绘就文化自信 杨晓阳美术作品展第八站巡展重庆 30年丝路探索绘就文化自信 杨晓阳美术作品展第八站巡展重庆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发布时间:2017-05-27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集体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集体合影

5月27日,端午节前夕,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文联、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于重庆美术馆展出,身为巴渝之源,两江交错、如诗如画的“山城”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大赏。这场展览也为这个肩负西部大开发使命,同时在“一带一路”宏大体系中担当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重要城市,增添了一个关于艺术的注脚。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重庆的美术界学人和观众均对展览表现出极大热情。在展览开幕式上,作为主持人的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建强对杨晓阳将本次展览带到重庆并对重庆艺术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表示感谢。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江卫宁谈道,丝绸之路的核心价值是开放与交流,此次展览在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的重庆展出极具深意。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艺术家罗中立看过展览后,对记者表示,一位艺术家的成长,突出的是中华文化深层意识中的情感。杨晓阳一直坚持着自身的创作逻辑,此次画展在一系列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凸显着杨晓阳个人创作逻辑的延伸,杨晓阳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立足自身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转变成自己创作所传达的精神和气派令人钦佩。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庞茂琨认为,展览立体呈现了杨晓阳从早期学院派写实的创作手法到今天对“大写意”艺术语境的追求,其所传达的学术前瞻性对重庆艺术界有着较强启示意义。

▲重庆美术馆书记、常务副馆长、重庆美协副主席邓建强主持开幕式。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江卫宁,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艺术家罗中立,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庞茂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展览作者杨晓阳先后致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主任张洪斌宣布展览开幕。

▲重庆美术馆书记、常务副馆长、重庆美协副主席邓建强主持开幕式。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江卫宁,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艺术家罗中立,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庞茂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展览作者杨晓阳先后致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主任张洪斌宣布展览开幕。

▲庞茂琨代表重庆美术馆接受了杨晓阳及其夫人、指挥家丁晓燕向重庆美术馆捐赠的作品《酒逢知己》

▲庞茂琨代表重庆美术馆接受了杨晓阳及其夫人、指挥家丁晓燕向重庆美术馆捐赠的作品《酒逢知己》

该展览是杨晓阳30多年来围绕丝绸之路题材,实地考察、探索和创新的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体现着杨晓阳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展览收录的近400幅作品,分为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水墨精神4部分,此外,还特别展出了杨晓阳一批反映其“从写实到写意”学术思考的课徒画稿,意在示范从写实到写意的技法观念的转换。对于每一幅作品中画面人物的身份,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心理状态,观者都能从中有所解读,所以,这场展览有着更高层面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主题艺术展览,诠释着关于人类生命真义的思想探索,更是关于如何正确树立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课堂。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向嘉宾介绍展览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向嘉宾介绍展览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向嘉宾介绍展览作品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向嘉宾介绍展览作品

1985年,生长于丝绸之路上的27岁的杨晓阳骑自行车前往库车龟兹石窟以及高昌、交河古城等地考察。青春岁月行走丝绸之路的记忆,与血脉里的文化记忆相应和,杨晓阳自此与丝路结下不解之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创作要接地气,要关注生活和人民。近50载的艺术创作,杨晓阳沿着这条路坚持不懈。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民中间,杨晓阳通过传统教育、家学以及刘文西老师的教导,学到了与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有着天然的亲近的方法。杨晓阳坚信,只有人深厚起来,作品才会有深厚的内涵。从早期《黄河的歌》《黄河艄公》《大河之源》到《丝路长安》《塔里木风情》再到后期的《农民工》《关中正午》《社火》,所有这些作品的背后,隐含着一位由青年至壮年的艺术家深深踏足在人民中间的脚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杨晓阳几十年的艺术创作逻辑一路走来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告别过去,始终寻找着新的自我,最终跨越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转变。在丰厚的历史文化的滋养中,杨晓阳体认到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是中华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提出“大美术”“大美院”“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提出“器道并重、一人一品”,提出“形、神、道、教、无”的五字箴言,提出“题材模糊化、主题多意化、章法多维化、造型意象化、用笔书写化”的创作主张。

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杨晓阳,不仅在绘画创作上成就斐然,在学术建设上也锐意革新。“多面手”杨晓阳几十年致力的方向,其终极目的是希望触及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最核心的问题。或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杨晓阳“从写实到写意”的展览以及他不遗余力提倡的写意理论,对当今中国画克服阻碍前进的弊端,明确方向,是有益的。

▲现场观众观展后写下的留言卡

▲现场观众观展后写下的留言卡

本次展览是杨晓阳于2016年10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首展后全国巡展的第8站,此前在北京、广州、兰州、济南、青州、成都、南京展出,获得了观众和美术界的一致好评。据悉,此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协协办,由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中国国家画院交流部、中华文化艺术扶植基金等联合承办。开幕式后,围绕杨晓阳是艺术创作,来自重庆美术界的美术家、美术理论家江碧波、庞茂琨、邓建强、侯宝川、雒三桂、冯斌、许世虎、崔毅、钟纪明、周顺恺、凌承纬、张春新、梅忠智、王以时、熊显林、傅吉鸿等,同来自北京的艺术名家杨晓阳、曾来德、纪连彬、何加林、乔宜男、陈风新以及来自西安的朱尽晖共同座谈,座谈会由邱正伦主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部分作品赏析

▲杨晓阳  速写写生·宁夏

▲杨晓阳速写写生·宁夏

▲杨晓阳  愚公家族 主题画 185cm×170cm 1999年

▲杨晓阳愚公家族主题画185cm×170cm1999年

▲杨晓阳  丝绸之路(局部) 重彩

▲杨晓阳丝绸之路(局部)重彩

▲杨晓阳  课徒稿系列·具象(1)

▲杨晓阳课徒稿系列·具象(1)

▲杨晓阳  课徒稿系列·具象(2)

▲杨晓阳课徒稿系列·具象(2)

▲杨晓阳  课徒稿系列·抽象(4)

▲杨晓阳课徒稿系列·抽象(4)

▲杨晓阳  课徒稿系列·抽象(7)

▲杨晓阳课徒稿系列·抽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