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ba48171a7d4932a9bbcdcb31f49edb/images/38712c50c0d84037a5b2ca067670fbb9.jpg 个展

中原大地上的一场“丝路”大赏 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郑州开幕 中原大地上的一场“丝路”大赏 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郑州开幕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发布时间:2017-06-17

1985年,27岁的杨晓阳和他的同学从西安出发,沿丝路古道一路骑行4个多月到新疆,沿途做了大量的考察、写生和记录工作,彼时的身心震撼让他从此与“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6月17日,“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全国巡展的第九站来到了“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河南郑州,于河南省美术馆开幕,为这个中部交通枢纽,献上了一场艺术大赏。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聚焦丝绸之路题材,以“从写实到写意”为学术主题,分为“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和“水墨精神”4个板块,展出了400多幅作品,清晰呈现了杨晓阳艺术创作的转变轨迹和各时期的现实面貌。

从最初的“写实”,到后来的将“写实”发挥到极致,然后开始自我否定,杨晓阳毅然“告别过去”,开启全新的“写意”旅程,从东方文明数千年的精神底蕴中重新出发,求新求变,其中体现着一位艺术家的文化担当。

在如今“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宏大背景下,杨晓阳的“丝绸之路”艺术展与中国的全球化融合和政治、经济共同繁荣交相辉映。因为,这场展览其更高层面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场局限于“丝绸之路”主题的艺术展览,还是关于人类生命真义的思想探索,更是关于如何正确树立我们的民族自尊与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和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胡秋萍对这一展览的情感更为特殊。在张江舟看来,杨晓阳30多年来的创作不曾离开丝绸之路主题,这其中应该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展览显现的宏大的精神气象和鲜明的思想主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谈到坚定的艺术信仰和虔诚的精神皈依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这一点也是展览所带给他的重要启示。“地老天荒无有尽,丝绸之路谊流长。须知大爱丹青意,重现人间智慧光。”胡秋萍自作七言诗表达了她的观后感。她提出,这一展览是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生命文明史诗的画卷。她以女性书法家的视角,分析了展览呈现出的两大特点,一是直指本心、不喜不悲的达观的生命哲学意识。二是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表达。这其中包括杨晓阳不加修饰的、厚重的线质的书写,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写意抽象的至性表达。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同时,展览在河南的艺术界也广受好评。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协名誉主席马国强谈道,杨晓阳是中国美术界常说常新、绕不开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认为此次展览呈现了一个丰富的杨晓阳,除了水墨的杨晓阳,还包括写实、色彩、壁画、工笔、构成的杨晓阳。艺术的、超前的、一带一路的这样一个展览,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政治的意义。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认为,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抱着自己固有的成绩不放松,要不断否定自己,一直探索下去。化建国说:“这一展览就我自身下一步的绘画探索和创新而言,也给了我坚定的信心。”

一个艺术家深耕一个蕴含丰富的艺术题材30余年的艺术历程,其中或轻描淡写、或奇巧惊艳、或大气磅礴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创作面貌臻于成熟依然敢于否定自我全新出发的勇气和胆识,都在这一展览中得到了客观的展现。

展览当日,围绕杨晓阳的艺术创作,来自全国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丁中一、文柳川、谢冰毅、化建国、李学峰、袁汝波、连俊洲、张毅敏、石品、王清健、席卫权、郭建明、常平安、王亚军、高敏、王彦发、陈风新、乔宜男、陈钰铭、胡秋萍、巫卫东、朱尽晖等共同座谈,座谈会由张江舟和河南省美协主席刘杰共同主持。

 

研讨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