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ba48171a7d4932a9bbcdcb31f49edb/images/e7410f3d113843d2924c8cf60d834af1.jpg 要闻

“互鉴:中意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互鉴:中意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来源:中国美术报 文:殷铄发布时间:2018-04-09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在“跨文化视野中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展”这一艺术盛事即将在凤凰古城开幕之际,2018年4月8日下午,“互鉴:中意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中方嘉宾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总编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乔宜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中央编译局副局级调研员薛晓源,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赵培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黎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方白,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昌菊,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朱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葛玉君,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网副总编张译丹,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副主编陈明,《中国美术报》视觉总监旺忘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中心秘书长陶宏,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王圣文,中国美术报运营总监杨为民等。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意方代表包括: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院长克劳迪奥·洛卡(ClaudioRocca)、罗马美术学院院长提亚娜·达切莲(TizianaD’Acchille)、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院长弗兰科·马洛克(FrancoMarrocco)以及著名艺术家瓦莱里亚·坎比。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本场研讨会的主持人张晓凌首先介绍了近年来中意两国的艺术交流情况,尤其是中国国家画院同意大利各美术院校的合作展览情况。针对中国当代艺术和中意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问题,在场专家开始了长达4个小时的发言和讨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首先发言的是罗马美术学院院长提亚娜·达切莲女士,她针对当代艺术和中国赴意留学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坚持本土的文化传承,在全球化的格局中保持地域特色,以实现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对话。

佛罗拉萨美术学院院长克劳迪奥·洛卡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进一步强调了达切莲院长关于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传统和地域文化如何与当代艺术对接的热门话题。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院长弗兰科·马洛克在讲话中,针对全球化时代中的美术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历史不是与过去的一种撕裂,而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支点”,强调了教育者和研究者身份在当代的融合。

在中方嘉宾的发言中,王镛首先针对中国当代艺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并呼吁建构原创性、超越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基础理论与批评体系。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在接来下的发言中,结合了“一带一路”美术工程,对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和对话,尤其是中国和意大利源远流长的艺术交流史提出了新的希冀。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朱其则在讲话中围绕“重构艺术史观”提出看法,强调了中国当代艺术应该以“重构”代替“学习”来实现自身的蜕变。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结合了中国美术教育和创作这两个热点问题,希望在现代性经验美学和艺术学理论上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立足点。

北京师范大学孙津教授在讲话中分析了现代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空间压缩和剥夺”的现象,并结合了艺术家的例子,表明“空间焦虑症”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在讲话中进一步地诠释了“全球化”和“民族性”的关系,并提出民族性文化如何在普世价值中提升的新课题。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理论家葛玉君围绕“中国和意大利的传统”、“传统和当代”的话题,对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互鉴”作出了精彩的诠释。

北京林业大学的李昌菊教授,回顾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开始发声的历史,并针对现今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以开放自信的心态融入世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成员,《中国美术报》副主编陈明和创研部副主任赵培智在讲话中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原则,即中国当代艺术应以开放独立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侵入”。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9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作为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清华大学顾黎明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张方白教授针对当代艺术中模糊的“当代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央编译局的哲学家薛晓源,引用了英国首相顾问吉登斯的观点“全球化就是流动的现代性”,认为是艺术是解决全球化危机的重要途径。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陶宏和《中国美术报》视觉总监旺望忘以艺术家的身份,提出了艺术家在当代的角色和重任。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最后,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王圣文以中意两国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对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寄予了厚望。

张晓凌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对来访的三位意大利美术学院院长表示感谢,并解释了“互鉴”二字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含义。互鉴,是中意两国艺术界真实的写照,也是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实现本质性发展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研讨会茶歇期间,中意学者热情讨论

研讨会茶歇期间,中意学者热情讨论                                                                                                                                                                 文:殷铄 编辑: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