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ba48171a7d4932a9bbcdcb31f49edb/images/ddb9802c46414b359aba016c45e6569e.jpg 要闻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中国国家画院)学员集体赴国博观展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中国国家画院)学员集体赴国博观展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 文:刘肖肖 图:石磊发布时间:2018-05-24

5月22日,在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的组织下,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中国国家画院)的学员,集体赴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作为此次展览的参展作者,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于文江现场为创研班学员进行了作品解读,并分享了自己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验。

于文江为学员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

于文江为学员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

据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副主任邱雷介绍,安排此次观展是为了使学员进一步学习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更加深入立体地感悟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并且此次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恰好与学员目前所进行的主题性创作相契合,希望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直观的现场感受,从已有经验中汲取养分。

于文江为学员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

于文江为学员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的“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部分,是艺术家们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的最新艺术创作。一入展厅的第一幅作品就是于文江创作的《马克思童年时代的特里尔城》,20余位学员聚集在这幅5米长的作品前,听其讲述了自己如何从草图到创作,如何在构图、人物安排、颜色使用、细节处理上进行把握和处理。于文江说:“主题性绘画创作与平时的创作不同,不是有绘画能力就可以的,它是艺术家综合艺术修养的体现,需要阅历、知识、情感和认知等的滋养。”他指出,在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中,主题性与艺术个性的统一是摆在艺术家面前一个很大的难题。“要融合,而不是套用。主题性创作不仅是题材的拓展,绘画语言也要有所拓展,不能以自己惯有的语言套用现在的主题。应该将绘画语言与题材协调起来。”在于文江看来,最好的主题性创作应该是一幅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作品,即这张作品本身就可以载入史册,它并不只是一张历史节点的作品,还有较高的艺术性。就像大卫的《拿破仑加冕》,它是一幅历史题材画作,同时又是艺术的经典。

于文江为学员讲解展览作品

于文江为学员讲解展览作品

在参观展览之前,学员们已经进行了几次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组织的草稿评审会,听取专家们的指导意见,而此次参观展览可算的上是一次“对症下药”。于文江在作品讲解的同时,也会以现场优秀作品为例,不时地针对学员目前草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让学员切实领会自己的问题。创研班学员、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说:“班里的学员基本都是第一次画这种尺幅较大的主题性创作,大家在创作方法上也欠缺经验,此次观展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大尺幅画作的构图、布局有了直观的感受。”创研班学员、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家翁志承同样表示收获颇多,通过到现场观展和于文江老师的讲解,一针见血地把我们在看稿时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决。既有的优秀主题性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参考,对下一步的草图修改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合影

合影
编辑:周珍珍 图: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