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
2025年7月30日至8月7日
开幕式时间
2025年8月4日15:00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西院展区
序言一
唐宋文坛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满天星斗”的永恒经典。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代代宗师,是中华文化最瑰丽的名片。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经比拟说,天地之四时,“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人世间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
古往今来的代代宗师,承时运之洪流,为家国而放歌,书时代之注脚,光耀了中华文脉的浩瀚星河,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滋养,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档有意义的节目最直观的影响是审美上的提升与精神上的升华。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化的深度爱好者,我常想,若能为中华上下五千年那些名垂千古的文化宗师作传,那汇聚起来,将是一条深邃且悠长的中华文脉,将是理解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有效通途,将是从文化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持续作答,由此便有了创作《宗师列传》系列节目的想法。
我们首先将目光聚焦于家喻户晓的文章大家,倾情推出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凭借超越时代的深邃洞察,开辟了一条言之有物、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平易近人的古文革新之道。他们既有引领风尚的激情,又有除旧求新的勇气,作品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藏千年之风情、历岁月而弥香的字里行间,他们以诗抒情、以文载道,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学思想和美学意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中国人的思念;“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是中国人的遗憾;“平芜尽处是春山”是中国人的希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中国人的远见;“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中国人的胸襟;“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是中国人的格局……
跨越山高水长,来去古今云天。今天,我们用苏轼的“江山如画”赞美祖国,用欧阳修的“同心共济”鼓舞众人,用韩愈的“坐井观天”警醒自己,用王安石的“一言为重”信守诺言。还有,含英咀华、一视同仁、力挽狂澜、胸有成竹……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文章大家始终坚守着“道济天下之溺”的崇高使命,为文化进步扫除障碍。欧阳修主持的“千古科考第一榜”,极大地纠正了当时科举制度的偏颇;王安石以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推动了社会观念的革新与蜕变……
可以说,“唐宋八大家”是千古文豪,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典型,更是历经尘世浮沉依旧风骨如初的大写之人。他们的作品与人生,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提供了熠熠生辉的灵感,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非凡的借鉴意义。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展现“唐宋八大家”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我们则要把《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做成一档历史与当下交汇、趣味与深度兼具,有匠心更有雄心、有创新更有坚守的精品文化节目,它要充分发挥“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特色,它要成为一道“既新又厚”的文化大餐。
说其“厚”,是因这个命题有沉甸甸的分量。韩愈之勇、柳宗元之洁、欧阳修之达、苏洵之肆、苏轼之真、苏辙之谨、王安石之敢、曾巩之醇。八位宗师,八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八组流芳百世的文学经典,八座凝结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文化高峰。节目要秉持文学性的创作原则,坚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普及、传承和发扬,激活观众的文化记忆,达成与八位宗师的精神共振。
道其“新”,是要考虑面对巍如高山的宗师文豪,我们该以何种方式撷取精粹,将这沉淀千年的养分,滋润注入到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里?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节目要以时代语境的创新表达,寓文化于趣味、寓传统于时尚、寓经典于流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引领中华美学新风尚。
往事穿越千载,文脉纵横山河。在与宗师的精神对话中,不禁感叹文章之美、文学之妙、文化之力。先人的文章与事功、境界与抱负,是文明深处最悠长的钟声,在今日奏出最清朗的回响,成为我们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不竭源泉,并将以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姿态,回响于无尽的未来。
慎海雄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
本文节选自《求是》2024年第23期《我们为什么创作<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刘万鸣 《柳宗元诗意图》 中国画 370cm×215cm 2025年


卢禹舜 《苏轼—超然物外》 中国画 350cm×200cm 2025年

潘鲁生 《苏轼咏梅》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李翔 《宋四家诗意》 中国画 136cm×34cm×4 2016年

林蓝 《清朗十页》 中国画 147cm×35cm×4 2015年

许钦松 《云霞冠秋顶》 中国画 180cm×96cm 2024年
序言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精品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将“古今双向穿越”作为创意切口,讲述唐宋八大家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直击“唐宋名篇”诞生的精彩瞬间。节目传播效果显著,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进一步赓续中华文脉,中国国家画院秉持“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学术理念,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举办“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文人案头的诗书画印,原是艺脉同根的孪生兄弟。《文心雕龙·原道》中云:“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而《画继》则曰:“画者,文之极也。”回望唐诗宋词和中国书画,苏轼《赤壁赋》以文字造境,令大江东去的浩荡波涛在千年宣纸上奔涌不歇;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的清冷意境,在中国画的寒江钓影中尽显孤高风骨;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曲径通幽,和郭熙“三远法”的意境呈现异曲同工之妙。从诗词到书画,从文学到艺术,唐宋八大家的文脉深处始终流动着水墨氤氲的丹青气韵,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本次展览是一次不同年龄层次艺术家的思想碰撞与技艺交流。已故大师的经典作品犹如温暖的灯塔,为当代的艺术家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老一辈艺术家以精妙的创作展现出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中年一代艺术家则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在传统中寻求新的可能性;青年艺术家思维活跃,面对多元化的语境进行传统的当代性转换,从而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角和活力。这种传承与创新,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语言和形式,推动了当代中国画的多元化发展。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主题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为大众搭建了一座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与高雅艺术的桥梁。大众不仅能从唐诗宋词中感受到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美感,而且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更加立体、更多维度地唤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重视与热爱。在这些精美的诗书画印之间,中华文脉得到浑融无间的通达合一。相信这个展览的成功举办,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发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赵卫 《永州愚溪》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曾来德 《王安石·泊船瓜洲》 书法 180cm×96cm 2024年

张江舟 《文墨千载》 中国画 180cm×150cm 2025年

纪连彬 《独钓寒江雪》 中国画 180cm×96cm 2024年

田黎明 《醉翁亭记·水清而石出者》 中国画 46cm×46cm 2016年

何加林 《候馆梅残图》 中国画 124cm×240cm 2025年

高云 《东坡赤壁赋》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李宝林 《水墨疆山图》 中国画 248cmx124cm 2024年

张立辰 《苏轼<雨夜宿净行院>诗意》 中国画 180cm×47cm 2024年

姜宝林 《2020·43号》 中国画 196cm×126cm 2020年

赵建成 《百代文宗·韩愈》 中国画 180cm×97cm 2024年

周顺恺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杨飞云 《静观》 油画 200cm×155cm 2019年

孔紫 《小石潭记》 中国画 240cm×200cm 2024年

夏荷生 《青芝岫》 中国画 124cm×248cm 2024年

张捷 《赤壁夜泊》 中国画 180cm×385cm 2018年

董雷 《平芜尽处是春山》 中国画 180cm×96cm 2025年

袁学军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中国画 240cm×176cm 2025年

李晓柱 《浓妆淡抹总相宜》 中国画 235cm×125cm 2025年

方向 《独钓寒江雪》 中国画 248cm×124cm 2024年

邓柯 《一樽还酹江月》 雕塑 38cm×85cm×53cm 2025年

谢小铨 《南丰先生墨池记》 书法 248cm×124cm 2025年

卢志强 《文章钜公——唐宋八大家画赞》 中国画 70cm×360cm 2024年

王小燕 《桂林景色》 中国画 120cm×70cm 2025年

常朝晖 《题苏辙<东轩记>词句》 中国画 200cm×160cm 2024年

刘明波 《江山风月》 中国画 138cm×68cm 2025年

黄华三 《三苏出眉州》 中国画 183cm×120cm 2024年

方放 《小石潭记》 书法 180cm×96cm 2024年

石峰 《山色空蒙雨亦奇》 中国画 245cm×145cm 2024年

党震 《唐宋八大家》 中国画 80cm×60cm×8 2024年

孙震生 《早春》 中国画 180cm×90cm 2024年



编辑 | 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