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628202d712c49ff8bc294c03d0ff3f6/images/8caaebf3dde8412ab8efe240ebd71315.jpg 要闻
要闻

学术观点 | 新面貌,新风尚,新景象——略谈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制度优势 学术观点 | 新面貌,新风尚,新景象——略谈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制度优势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发布时间:2023-01-20

徐里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委书记、驻会副主席



要点:就美术领域来讲,先进的制度、合理的体制无疑是其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视角来回溯70年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全国美展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全国美展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际,与共和国发展同行,它以一种全新的展览体制而发展成为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性美术大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如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大原则和方向,强调了我国文化方面的显著优势,并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就美术领域来讲,先进的制度、合理的体制无疑是其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视角来回溯70年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全国美展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全国美展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际,与共和国发展同行,它以一种全新的展览体制而发展成为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性美术大展。

这种展览体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充分发挥了制度优势,调动最广泛资源,包容各种艺术形态,动员最大范围美术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新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以全国美展为载体和驱动力,从而形成对全国美术发展的引领和引导,体现国家层面上对艺术价值的判断,从而实现对时代精神的引领。

2019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作为中宣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四项献礼活动之一,从全国层面普遍动员,有效实施,持续推进,有效解决了文艺方向与艺术规律的统一关系,作品热情拥抱新时代,饱含人民情怀,全面展示、检阅了五年来中国美术创作发展的新成就,呈现各个画种最前沿的探索和未来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文联协会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历届全国美展,尤其是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发挥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集中选拔,发动美术家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作品更好地表现新时代各民族、各行业呈现的新面貌、新风尚、新景象,有效践行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呈现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气象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塑造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的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文艺形态样式如何创新,源自人民、服务人民、属于人民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屹立不倒的旗帜,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是美术创作必须奉行的准则。与以往全国美展获奖的《人民和总理》《太行铁壁》《玫瑰色回忆》不同,从第十二届美展开始,美术家的视角开始关注生活,体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金奖作品《儿女情长》《而立之年》等。本届美展更是在题材上主要表现城市乡村、各行各业、少数民族,而且普遍贴近生活,生活气息浓厚。如表现消防英雄的《使命》《烈焰青春》,表现坚强勇敢少数民族的《远方》,表现新时代的《盛世花开》,表现丰收的《金秋时代》,表现科技进步的《飞跃号》……创作视角聚焦人民的冷暖与人民的奋斗,把对人民的情感倾注于笔端,描绘和讴歌百姓生活中的美好、平凡中的力量,这都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初衷。创作者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美术创作之中,通过生动的绘画语言、鲜活的艺术形象、饱满的画面色彩,立体形象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壮阔征程,展现置身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和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的时代情感,绘制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第二,发现和培养青年美术家,鼓励多艺术语言呈现,引导创新与融合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与之同心同向的奋斗者为之奉献。全国美术展览的优秀体制从来都是发现和培育新人的有效措施。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获得全国美展金奖时,他只有40岁;罗中立的《父亲》获得全国青年美展金奖时,他只有32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儿女情长》,作者陈治和武欣都只有36岁;连续两届摘得全国美展金奖的漆画家张玉惠,首次摘金时只有30岁。育新人、培养时代新人是中华民族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全国美展要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让“育新人”彰显的旗帜鲜明、守正创新和义不容辞的思想内涵深植展览体系当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全国美展肩负着全面展示、检阅中国美术创作发展成就的特殊使命,必然要求展览呈现各个画种最前沿的探索和未来发展趋势。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例,跨界、创新与转化成为亮点,覆盖题材、艺术语言、艺术图式等各个方面。就题材来讲,讲述百姓故事,表达民众情感的作品成为主体,这也真正体现了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市井景观,百姓的日常生活表现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表现重大题材的作品在比例上让位于日常生活,宏大叙事让位于微观叙事。在艺术语言和艺术图式方面,中国画展区在表现已有的题材和内容方面,在许多中国画家的努力下,新的构思与构图,新的语言和风格,都显现出了五年来艰辛探索的成果。再比如,建构以意象为核心的写意性油画话语体系。这一原创性诉求,在本届油画展区入选作品上有着毫不掩饰的表达。此外,还有综合材料展区“走向综合”的概念鲜明体现在两个方面: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与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不同叙事方式艺术形式的内在关联。在版画展区传统版种仍散发着被再度开发的魅力,最基本的黑白木刻,最经典的铜版、石版,都被当代版画家信手拈来,并在表现当代社会的人文思考与视觉经验的过程中被植入新的美学意涵与视觉体验。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全国美展的开放与包容。

架上艺术在挤压中力求守正中创新,来拓展自己的边界,而正式作为独立展区列入全国美术展览的“实验艺术”,则充分表达了技术与情感的融合,在跨界中融合,在互动中拓展,检视了中国的实验艺术创作状态。远宏、孙磊合作的《瓷语》,邱宇的《声之味》,邓碧文的《机器纪元的巴别塔》,解勇的《语言暴力》,陈卓的《新长征组歌之过雪山草地》等,显示了我国的美术教育的进展,也充分证明了开展这一艺术教学实践的成果以及它所促进的艺术创作。中国的实验艺术做到了与国际艺术界同步对话。


第三,促进美术学科建设与发展,凸显时代学术标准和艺术水准


全国美展不断丰富艺术品类,与美术学科建设和发展形成互为促进的关系。以实验艺术为例,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增设实验艺术展区,并举办了作品提名展。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正式列入独立展区,并评选出5件进京作品,虽不参评奖项,但也实现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实验艺术作为独立的专业方向,学科建设也同步跟进。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率先成立了“实验艺术工作室”,后改为“实验艺术系”,201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实验艺术委员会,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之后,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将实验艺术系升为“实验艺术学院”,中国其他的美术学院也先后成立或改名为“实验艺术系”或“实验艺术学院”,完成了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充实,也是适应世界艺术发展的需要。实验艺术在中国的美术教育和创作中已然蔚为大观,成为当代中国的艺术常态。

第十三届美展集中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迎来繁荣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取得的崭新成就。在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理论研究并没有缺位。实际上这次全国美展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时代的学术标准、艺术准则,在组织工作中把学术标准、艺术水准挺在前面。二是在整个展览的筹备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研究的追踪和及时的阐释,坚持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并行。在整个全国美展组织过程中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新时代美术理论的高度。对于美展创作涌现出来的许多新主题、新形式语言、理论家不但能把握得住,而且从理论的高度对美术发展的新态势做出研判,对美展中已经呈现的艺术语言变革给予正确的评判。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全国美展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做好展览的根本基础和保障,使得美展能够用艺术的形式塑造国家和民族形象,绘就新时代的恢宏画卷和崭新篇章,通过作品将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充分阐释,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后代留下一批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百家和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美术理论文集》,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供稿)


相关链接:

学术观点|中国历史画传统与当代历史画创作

学术观点|与世纪同行——中国女性艺术的历史足音

学术观点|历史画卷中的“建党”题材

学术观点|“双百方针”与新中国花鸟画的语法重构——以《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图》为例

学术观点|视觉图像的史诗书写——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回望与思考

学术观点|写实主义和20世纪中国画

学术观点|树文化自信彰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收获

学术观点|殷双喜:坚持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发展




编辑|彭 越

制作|崔 月